為何印度皮膚白的人不多,神明像卻越畫越白?一窺印度社會集體「崇白」的風氣

2018-09-25 16:33

? 人氣

膚色鬥爭不單造成了人類的衝突,於神明亦然。無論神明是否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人類,人類卻顯然是按照自己的社會標準,繼而想像出神明的形象。基於血統傳承,印度人與歐洲人同屬白色人種,但印度混血情況龐雜,膚色並非全部偏白,而且偏白比例不高,這就形成了種族出身之別,傾向歐洲的白皮膚如貴族,黑皮膚則視為印度土著後裔,此為遠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長久以來,印度社會彌漫著一股崇白的風氣,以淺膚色為尊貴代表,膚色愈白,則血統愈優良,就連宗教神祇的顏面,於後世都塗得愈來愈白,彰顯地位神聖。不過,在近年的膚色歧視爭議中,一眾著名神祇的形象也逐漸得以回溯,重申黑皮膚既不等於卑賤,也非邪惡,而是更貼近印度的人文面貌。

將淺膚色視為上等人,是印度幾百年來的審美標準。時至今日,印度最暢銷的化妝品,就是美白霜。知名的 Bollywood(寶萊塢)男女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這些美白產品廣告的代言人。商家熱衷於消費當地的種族階級觀念,一直在廣告中強調淺色的毛髮和皮膚,不但有利於謀求好職位,對尋找戀愛對象亦有幫助,事實上這並無誇大,「崇白」是印度的社會價值,在職場、情場,只要是有印度人的地方,白一點,優勢就多一點。

不過,近年印度社會開始正視這現象背後的種族歧視問題,譬如在網上就發起過 Dark is Beautiful 和 #unfairandlovely 等運動,藉此打破膚色深淺的對立。早於 2009 成立的 Dark is Beautiful 運動,就針對當地社會慣以膚色深淺判斷女性美醜,並對她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地位產生不公平待遇。後來組織亦關注到男性的膚色歧視問題,因為這些美白產品同樣大力拓展著男性消費者市場。

最經典的例子,是印度影帝 Shah Rukh Khan 曾為護膚品品牌 Emami 拍攝的廣告 Fair and Handsome。片中,他首先把一支美白霜拋給面前的男粉絲,然後男粉絲的皮膚變得愈來愈白,同時笑容更燦爛,臉上更充滿自信。廣告赤裸裸地向消費者帶出皮膚愈白,人生愈成功的訊息,繼而惹來極大的反彈。

印度人對於白的執迷,不但見諸普羅大眾和消費市場,誠如印度製作公司 Slingshot Productions 創意總監 Bharadwaj Sundar 所指,這根深柢固的社會觀念,也顯現於印度的滿天神佛之上:「所有著名神祗的畫像,無論是擺放在家中,還是廟宇、網絡、日曆或海報,他們的皮膚全部都是偏白的。」

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合理卻一直被社會無視的問題,Sundar 枚舉一例,被視為至高無上的黑天神(Krishna),根據經籍描述,皮膚應為黑色;但關於黑天神的畫像,一般都會換上淺膚色。同樣地,毀滅之神濕婆(Siva)的化身大黑天(Mahakala),其名字本有黑色之意,亦應全身黝黑,但畫師執筆時,卻習慣將之換成藍色、紅色甚至白色。又譬如,濕婆之子象頭神葛內舍(Ganesha),其膚色普遍是淺粉紅色、淺黃色甚至白色,可是,印度本身沒有白色的象。基於社會價值而出現的白色象神,恰好就是印度人民的集體「色盲」之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