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亮眼,外資卻不愛…即將揮別2021,台股還有機會上攻嗎?

2021-11-13 07:50

? 人氣

雖然台股表現落後美股,但從最新數據來看,台灣的基本面並不弱勢。(示意圖,顏麟宇攝)

雖然台股表現落後美股,但從最新數據來看,台灣的基本面並不弱勢。(示意圖,顏麟宇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股在不到兩個月後即將封關,在電子零組件出口表態支撐下,近期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透露了哪些訊息?投資人該如何規劃後續台股的路徑?本文將詳細為您解析。

一、行情回顧(截至 10/1~11/9)

在 10/8 及 10/20 分別公布9月出口數據和外銷訂單後,台股就從16,500 左右的低點上漲了將近1,000點,但可以發現過去1、2個月以來與台股相關度最高的費半指數早已漲超16%,台股卻僅上漲不到6%。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細究其因,前陣子市場擔憂供應鏈吃緊的情況仍未緩解,加上中國限電政策,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國家將受到較大衝擊,這也是資金近期不青睞台股的原因之一,普遍流入了服務業佔比較高的歐美國家。

雖然台股表現落後美股,但從最新數據來看,台灣的基本面並不弱勢,以下提出分析解讀。

(延伸閱讀:通膨地獄來了…Fed升息箭在弦上,股市還能漲多久?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二、製造業週期延續,內需接力撐盤

1. 新訂單支撐,存貨疑慮短期緩解

在 11/1 公布的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中,製造業 PMI 在兩個月的趨緩後回彈至 58.3(前 57.8),繼續持穩在高檔。

細項中,可以看到供應商交貨時間維持在高檔 65.7(前 69.1),顯示供應鏈吃緊及缺料問題仍存在,這也使得客戶存貨再度下滑至50以下的 49.4(前 51.8),同時新訂單再度上揚至 56.8(前 53.5),需求仍然存在,後續在供應鏈緩解下,先前市場擔憂因長短料問題而無法出貨的廠商將能再度將囤積的長料組裝出貨,支撐整體製造業動能。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2. 外貿數據向上攀升,維持雙位數增長

除了領先指標 PMI 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外貿的出口和外銷訂單數據,這個禮拜剛公布的10月出口額又再度創下新高,年增達到 24.6%(前 29.1%)。其中,資通訊產品是創下了歷史新高至 58.8 億美元,年增14.7%(前 13.7%)。

雖然本月的電子零組件出口因為中國大陸需求而有所下滑,但主要是8月時就有提前性拉貨,平均來看仍然較去年有雙位數的增長,而且包括歐美及東協等其他經濟體消費動能仍未轉向,支撐本月的電子零組件出口在145億美元以上,證明台灣出口動能仍具韌性。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另外,外銷訂單也呈現好轉,9月外銷訂單金額大幅攀升到了 629 億美元,創下今年新高,其中來自「資通訊」和「電子產品」的大幅拉升,由中、美、歐三個地區貢獻最多訂單,分別月增 18.1%、7.2% 及 60%。

觀察台灣重點的終端消費市場美國,9月零售銷售意外優於預期,顯示美國商品消費動能仍然持穩,除了有年底節慶消費旺季的拉貨外,也受惠於東南亞疫情增溫下的轉單,對台股後續的出口將有一定的支撐,利於延續台灣的製造業循環。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3. 被疫情壓抑的內需正逐漸被釋放

過去被疫情壓抑的內需市場,NMI服務業指數已連四個月擴張至58.5(前 57.3),商業活動及新訂單指數也是同樣連4個月向上擴張,顯示疫情趨緩和經濟解封下,內需市場正逐漸加溫,零售及餐飲業的營業額增速開始從谷底翻揚,失業率繼續下行,這也有利於在後續出口面臨高基期趨緩下,經濟成長動能獲得內需支撐。


責任編輯/林彥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