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鮭魚之前,你需要注意的事!他分析其中最多人批評的5大議題,告訴你建立個人品牌的重要性

2021-03-17 17:36

? 人氣

近日,因知名壽司店壽司郎推出的優惠活動,引發了一波改名叫「鮭魚」的熱潮。(圖/取自壽司郎粉專)

近日,因知名壽司店壽司郎推出的優惠活動,引發了一波改名叫「鮭魚」的熱潮。(圖/取自壽司郎粉專)

鮭魚之亂正式開跑,這兩天在社群網站上也看到不下十尾鮭魚了,我自己對這件事情抱持的是中性偏向正面的態度啦,我覺得很有趣也無傷大雅,划不划算的程度大約因人而異,但絕對對某些人來說是有利可圖的,不過卻也引起相當多人的反彈。

所以在這裡我想要聊聊看見的各種正反面意見,和你一起思考,把名字改成鮭魚之前,需要注意的各種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方格子提供)
(圖/方格子提供)

我們先來說明前提,並假設兩個情境,再區分效益與損害,還有它的文化脈絡:

前提

根據《姓名條例》規定,改名以3次為限,且成年後才能做第2次更改。而第9條中列出若有6種情況發生就能改名,其中包含字義粗俗不雅、音譯過長或有「特殊原因」者。所謂的特殊原因,基本上就等於沒有限制的意思。

情境

1.活動開始前改名成為鮭魚之後,活動結束至多一週內就改回來。

2.活動開始前改名成鮭魚,再也不改回來。

我猜在目前已改名的人當中,2的狀況應該不太可能會發生,但有趣的是,還是有批評的人是用這個思維進行批評,這裡就暫不討論了。

批評點1 不尊重父母給的名字

我思考比較接近的案例,可能是把傳家之寶拿去當鋪當掉換現金,過幾天之後贖回來。這樣的行為過去確實不算什麼太光彩的事情,但是因為沒有造成實質性的損害或者改變,大多數人在事情過去之後也不太會加以批評。

這個批評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說,改名的字義、維持時間、動機,在哪個標準下會達到不尊重的界線?另外,不尊重的感受會是由父母子女之外的第三人能夠評判的嗎?

在過去的漢文化中,古人除了父母給予姓名、字,還會自己另取別號,雖然只有姓名作為戶籍辨識之用,但字號才更被廣大的大眾認知。而號的取法其實正像是現在的暱稱和網路帳號,可以「自由地抒發和標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

綜上看來,把名字短暫的改成鮭魚,或許可以用號的概念來思考。

改名鮭魚表達了「想吃免費壽司」的志向和情趣。可以說他沒有品味、可以說他胸無大志,但是和「不尊重」有沒有關聯,應該只有關係中的人可以決定。

批評點2 不需要浪費兩次改名機會

參加這次活動會「用掉」兩次改名機會是事實,但是是否為浪費呢?列舉一下可能發生要改名的狀況:

1.父母第一次取名時就不雅

2.宗教命理因素

3.自我成長認同因素

4.和通緝犯同名

5.自己要跑路躲債主

在我身邊認識的人當中,有2位曾因宗教命理因素改名、1位曾因自我認同改名,不得不說比例是還滿高的。而除了自我認同理由的朋友之外,2位命理因素的朋友改名都在20歲前,家庭因素影響還是更大一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