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有錢的1%家庭,財力究竟有多驚人?朱敬一全面解析「富者更富」的原因

2020-10-23 19:26

? 人氣

中經院舉行「全球財富與所得分配不均」研討會,中研院院士朱敬一發表專題演講。(蔡親傑攝)

中經院舉行「全球財富與所得分配不均」研討會,中研院院士朱敬一發表專題演講。(蔡親傑攝)

儘管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長期為人詬病,時至今日卻仍未找到解方。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指出,台灣光是最有錢的1%家庭,就享有全台總所得11.29%,而且有錢人也許因為政商關係、資訊來源等優勢,無論股票或是房地產,投資報酬率都比一般人還高,形成「富者愈富」的局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朱敬一去年從我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卸任,今(23)日在中經院舉辦的「全球財富與所得分配不均」研討會中發表專題演講。

「社會可以不公平,但不能太不公平。」

朱敬一先從主計總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說起,依照五等分位法,去年最高20%家庭的所得,比最低20%家庭高出6.1倍,參照時間序列的線型,這幾年來看似波動不大。(延伸閱讀:去年每戶可支配所得106萬元,貧富差距6.1倍創下7年新高

然而,透過財政部的財稅資料觀察二十等分位層級所得比,就能發現貧富差距其實一路擴大,這也凸顯傳統指標的不足之處,無法明確反映近年所得不均的趨勢。

有錢與最有錢的距離

當然,有錢人和最有錢的人終究是不一樣的。光是比較前5%和後5%的所得差距就能讓人相當「有感」,遑論最富有的百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大戶?

朱敬一引用2017年財稅資料指出,最有錢的1%家庭,就享有全台灣11.29所得%。那麼,有錢人的所得都是從何而來呢?

朱敬一分享一則趣聞,有位朋友去看房子,仲介問他從事什麼職業,這位朋友回答「我是醫師」,沒想到卻遭對方奚落「那你買不起」。

「由此可見,即便是高薪族群,恐怕也算不上有錢人。」

朱敬一的這番見解其來有自,因為根據財稅資料顯示,富人與窮人的所得來源大不相同。愈窮的人,薪資所得占比愈高;反觀愈有錢的人,財富來源幾乎都是股利所得、土地增值等資本收益。

以2017年為例,財富前20%的人薪資所得占74.97%,資本所得占18.39%;財富前1%的人,薪資所得占比降至51.54%,資本所得則攀升至38.65%。

再將目光投向最有錢的前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者,他們的資本所得占比分別為61.26%、78.62%。

20201023-中經院舉行「全球財富與所得分配不均」研討會,圖為主講人中研院朱敬一院士。(蔡親傑攝)
朱敬一認為,「人文關懷,是一切思辨的基礎」。(蔡親傑攝)

土地交易是暴利來源

朱敬一再舉同年數據說明,當年曾有參與土地交易者,每人平均所得為195萬元,但是前1%有錢人的平均交易所得為1,023萬元,前萬分之一的有錢人平均交易所得更高達6,394萬元

談及財富世襲議題,朱敬一也引述廣為人知的網路笑話,「為什麼富二代都是孤兒?因為他們永遠在問『你知道我爸媽是誰嗎?』」

他指出,有錢父母確實可以澤被後世,因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父母屬於前50%或前1%有錢人,子女的土地及股票投報率將有顯著差異。而在台灣,高達40%父母都認為,應該要為子女準備房子。

所以,面對台灣所得與財富的種種不公平,我們可以怎麼辦?

朱敬一引述法國經濟學家、《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所言,「放任自由市場,必然走向不公平。」但我們不可能關閉市場,只能設法修正問題、解決弊病,「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對土地、人民的關懷,這是一切思辨的基礎。」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