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業者心聲:只有等法官判刑後,我才會知道產品不能做

2016-09-03 10:30

? 人氣

立委余宛如召開監理沙盒公聽會,會中FinTech業者大吐苦水。(圖取自余宛如辦公室)

立委余宛如召開監理沙盒公聽會,會中FinTech業者大吐苦水。(圖取自余宛如辦公室)

「原來,只有等被告進法院,讓法官判定我有沒有罪時,才知道產品能不能做。」在今日立法院的監理沙盒公聽會上財報狗行銷經理林威宇大吐苦水。

在股票投資分析平台財報狗工作的林威宇,想知道「由財報數字與教科書公式得知合理股價」這個資訊若放在財報狗平台上給民眾參考,會不會違反「不能意圖影響股價」的金融法規,因此寫了信詢問金管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監理沙盒解決的困境:連主管單位也不知道能不能做

結果金管會不是給了「可以」與「不可以」兩種選項,而是「這是司法單位認事用法權責,應由法院依據個案具體情節予以認定。 」這種沒有答案的答案。

因此他自嘲地說,儘管我問了監管機關,我還是沒辦法知道這是否違法,只有當我做了,然後被檢調起訴、上了法院,之後法官判我有罪,我才會知道,「啊!原來這個不能做啊!」

林威宇只是眾多創新業者的微小縮影而已,當科技變遷速度快越來越快,又常跨界創新,主管機關無法解決法規問題,台灣新創業者常被法規弄得一個頭兩個大,最後干脆放棄創新。

監理沙盒機制正是解決這種困境的好辦法,建立一套機制,給予這些「法規上沒有說可以做」的業者,一個試錯的空間,而不是用「上法院」這種恐嚇訴求解決問題。

設立要點:跨領域,主導層級夠高

雖然設立監理沙盒的呼聲,主要來自金融科技產業,但沙盒機制若擴及所有領域,更能吸引外資目光,把人才留台灣。「遠距醫療與無人車領域都建議加入。」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儷容指出。

那誰來主導監理沙盒機制?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副研究員李慧芳指出,以金融領域為例,金管會層級沒有辦法進行跨部會溝通協調,也跳脫不出金融本位思維。「但新加坡是在總理底下設立辦公室,由各部會首長處理跨部會協調,層級夠高彈性夠大,佈局夠深度宏觀。」

台灣科技業代工起家,但法規不能也走代工模式

金管會在一個月前,曾對監理沙盒機制表態,指出「希望先觀望英國和新加坡成果後再施行。」但多位立委與新創圈人士都指出,台灣不能等下去了。

今日立委余宛如再次強調,「國內法令通常跟隨先進國家的法治設計而制定。在過去以製造業為核心產業的時代,老二心態可以大幅度降低監管風險,對台灣的競爭力有幫助,但當時間演進到瞬息萬變的當代,這種精神將自縛手腳,反而成為競爭力障礙。」

文/翁書婷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Fintech業者心聲:只有等法官判刑後,我才會知道產品不能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