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善意,讓我想去台灣旅遊!」讓座文化紅到日本,老先生都投書說讚

2016-04-22 14:36

? 人氣

在台灣,坐公車、捷運時看到老人、小孩或孕婦要主動讓座,幾乎已經變成一種基本常識。雖然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但整體社會共識,以及害怕沒讓座會被PO上網「肉搜」等原因,讓「讓座」概念深植於心,甚至變成一種反射動作。相較於台灣,日本的讓座文化似乎沒有這麼盛行,最近甚至有一位日本老先生投書到媒體,表示自己在電車上被台灣年輕人讓座後大受感動,讓他想要到台灣旅行。

76歲,住在千葉市的畠山諭日前投書到日本的「每日新聞」,他表示自己有天搭乘私鐵時車上沒有位置,正要伸手抓扶手時,前面三位年輕人不約而動地同時站起要讓位給他。因為自己在電車上從未有過被讓座的經驗,特別留意了一下這三位年輕人,結果發現他們在講中文。下車前他用英文問了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得到了「台灣」的答案。他表示,雖然不知道這是台灣年輕人平日裡就有的習慣,還是因為來之前有被人告誡「去日本要讓座」,但他對於有這樣親切對待自己年輕人的台灣非常感激,甚至說想要去台灣旅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東京電車內。(圖/Dan@flickr)
東京電車內。(圖/Dan@flickr)

日本人不愛被讓座,因為「不服老」

與台灣相較之下,日本人的讓座觀念似乎沒有這麼強烈。不少人都有到日本旅遊時,想要讓座給孕婦或老人卻被拒絕的經驗。由於日本人天生「不喜歡造成他人困擾」的個性,被讓座的人會擔心「自己是不是給別人添麻煩了?」,雖然以台灣人的思維很難理解,但日本人的確是這樣思考的。此外,老年人不希望自己看起來是「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也是原因之一。「原來我也到了被讓座的年紀啊!」更成為一種「年紀大了」的代名詞。因此,在日本讓座除了禮貌問題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技巧」問題。不開口直接請對方坐下,而假裝要下車、走到別的車廂等等,自然地把座位空出來,在不傷害他人自尊心之下有技巧地讓座,或許不失為兩全其美的方法。

日本的博愛座。(圖/Jun OHWADA@flickr)
日本的博愛座。(圖/Jun OHWADA@flickr)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日本電車在尖峰時段的擁擠程度,往往是台北捷運的數倍以上。尤其首都東京的JR,在尖峰時刻,甚至要出動所謂的「推乘客專員」,專門幫忙把人「推」進車廂裡。在這種時候,比起要不要讓座等問題,「能不能讓所有人擠進去、車門順利關起」才是最重要的。年紀大或是真的需要座位的人,了解這個情況後也會避開尖峰時段搭乘,或改用其他交通方式。

東京都在尖峰時段的通勤人潮。(圖/維基百科)
東京都在尖峰時段的通勤人潮。(圖/維基百科)

台灣正義魔人多:車廂擠滿人,博愛座卻空無一人

在台灣,這幾年社群網站快速崛起後,誕生了許多的「正義魔人」,只要看到有人在老人小孩面前沒有讓座,將會立刻拍照、錄影並PO上網讓大家公審,甚至引起網友「肉搜」、起底家世背景等,進而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網路霸凌。也因此,年輕人紛紛對「博愛座」避之唯恐不及,甚至即使坐在一般座位區,只要看到有老年人上車就會開始緊張、焦慮起來。尤其國、高中生穿著制服通勤時,更要擔心若是沒有讓座,會被當事人或是「好心的」旁人認出身分來投訴到學校去。也因此,最近甚至產生了即使車廂已滿,博愛座還是空空如也,誰都不敢去坐的奇特景象。

台灣的博愛座。(圖/取自維基百科)
台灣的博愛座。(圖/取自維基百科)

然而,有些外觀上看不出異狀的隱性需求者,例如懷孕初期的孕婦、腳受傷、身體突然不舒服的患者等等,這些人乍看之下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坐在座位上時卻往往會被指責,甚至演變成社會新聞。博愛座原本的立意是「善意提醒」,將座位優先讓給需要的人。但是「有優先需要」究竟該如何定義,以及是否有矯枉過正、造成全民道德警察等等後果,卻是我們在以台灣溫暖的讓座文化為傲的同時,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畢竟,不以法律規定,而訴諸人類本性的「同理心」,才應該是博愛座原本的意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