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上首位遭到二度彈劾的總統:川普!10位共和黨人倒戈跑票,眾議院通過彈劾案

2021-01-14 07:20
美國聯邦眾議院13日表決彈劾案,讓川普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在任內遭到二度彈劾的總統。(美聯社)
美國聯邦眾議院13日表決彈劾案,讓川普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在任內遭到二度彈劾的總統。(美聯社)

美國聯邦眾議院13日以232票贊成、197票反對,通過了對總統川普的彈劾案。讓川普在卸任前一周,達成了前無古人的另類「成就」:美國史上第一位遭到國會二度彈劾的總統。眾議院對川普的彈劾指控是「故意煽動叛亂」,主張日前暴徒攻擊國會大廈就是受他影響。這次表決除了民主黨人大力支持,還有10位共和黨人加入彈劾行列,連共和黨黨團會議主席錢尼都投下了贊成票。

美國聯邦眾議院13日表決彈劾案,讓川普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在任內遭到二度彈劾的總統。(美聯社)
美國聯邦眾議院13日表決彈劾案,讓川普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在任內遭到二度彈劾的總統。(美聯社)

眾院通過的彈劾條款列舉的指控包括川普毫無根據地指控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被騙走」;對喬治亞州的選舉官員施壓,要求替他「找到」一萬一千多張選票,好逆轉該州選舉結果;以及他6日對數千名支持者發表談話時,要求這些人前往國會大廈對立法者施壓,好推翻選舉結果。《華盛頓郵報》指出,這很可能是川普任期的最後一幕,但與首次彈劾不同的是,上回共和黨人幾乎沒人投下贊成票,但這回以錢尼為首卻有10人支持彈劾川普。川粉們自然對這些「叛徒」怒不可遏,卸任總統的川普對共和黨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也成為一個難以捉摸的問題。

由於聯邦眾議院13日表決彈劾案,數百名國民兵也進駐國會大廈提高戒備。(美聯社)
由於聯邦眾議院13日表決彈劾案,數百名國民兵也進駐國會大廈提高戒備。(美聯社)

這10名提早向川普告別的共和黨人涵蓋不同派別,包括共和黨眾院第三號人物、黨團會議主席錢尼(Liz Cheney)、共和黨溫和派的眾院老將厄普頓(Fred Upton)、川普的忠實盟友賴斯(Tom Rice),以及岡薩雷茲(Anthony Gonzalez)、布特勒(Jaime Herrera Beutler)、卡特科(John Katko)、金辛格(Adam Kinzinger)、紐豪斯(Dan Newhouse)、梅耶Peter Meijer瓦拉道(David Valadao。不過大多數共和黨人(197票)依舊支持川普,包括眾院的少數黨領袖、川普的忠實盟友麥卡錫(Kevin McCarthy)。他雖然表示川普對襲擊國會確實負有責任,但這場倉促的彈劾只會「進一步煽動黨派分裂的火焰」。

共和黨黨團會議主席錢尼。(美聯社)
共和黨黨團會議主席錢尼。(美聯社)

眾院的民主黨人自然全體支持彈劾川普、一票未跑。川普的死對頭、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就明白表示「川普必須下台,他對我們所熱愛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明確而現實的危險」。與2019年的首次川普彈劾案相比,當時眾院費時三個月進行調查,才通過了濫用職權與蔑視國會的彈劾條款;但在川普涉嫌煽動暴民攻擊國會、引發舉國怒火的情況下,這回的彈劾案顯然是火速成案、並且強勢過關。

眾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第二號人物霍耶(Steny Hoyer)表示:「我們反對發生的暴力,反對散播恐懼,反對煽動叛亂,反對把對一個人的忠誠凌駕於對國家的忠誠之上。他強調彈劾表決與這個時間點是否恰當無關,因為事關國家、原則,以及對憲法的忠誠。不過川普的總統任期僅剩7天,由於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拒絕了少數黨領袖舒默(Charles E. Schumer)提前於19日開議審理總統免職案的請求,這也讓川普可能不會在卸任前提早下台。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美聯社)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美聯社)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13日發表聲明,強調在目前情勢下支持彈劾總統可能引發更多暴力,而且眾院對總統的彈劾缺乏正當程序,將會進一步分裂國家。他呼籲各方冷靜,反對暴力。麥康奈爾也在眾議院辯論彈劾案時表示,趕在總統就職典禮之前啟動參院的免職審判,難以達成一個公正的結果。但麥康奈爾也對參院的其他共和黨人表示「我還沒有就如何投票做出最終決定」,而且會在彈劾案送進參議院時仔細審酌,這也讓可能在川普卸任後才會登場的「免職審判」結果留下懸念。

美國總統川普雖然再次遭到彈劾,他的支持者依舊不離不棄。(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雖然再次遭到彈劾,他的支持者依舊不離不棄。(美聯社)

美國憲法規定,眾院通過的彈劾案送進參院後,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參議員同意其有罪才能將其免職。以目前50席對50席的政治生態,亦即17名共和黨人倒戈,川普才會被認定有罪。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多達20名共和黨參議員對川普有罪抱持開放態度,連麥康奈爾都在其中。雖然這場免職審判可能會淪為針對一位「前總統」進行,但如果參院真的表決通過,仍會在川普的政治生涯留下污點,參院更可以透過表決,封住川普再次參選總統或擔任公職之路。但也有論者擔心,這起彈劾案將使美國的政治對立進一步惡化。 (相關報導: 川普煽動國會暴動慘遭彈劾,共和黨10名聯邦眾議員倒戈支持:這次的事情不可寬恕 更多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談到明倫社宅還是很氣!柯文哲怒嗆:每天罵我的,自己1戶都沒完工
蟲蟲危機》人類熱愛滅蟲,忽視保育……光害、殺蟲劑、除草劑使昆蟲面臨生存浩劫
英特爾執行長史旺下台 股價大漲近10%
避免交易詐騙 台商中國大陸工業用地改居住用地,與建商交易前須考慮這四點
美國承認摩洛哥有西撒哈拉主權 學者:拜登政府應撤回川普決定
風評:白色巨塔染綠記
張經緯觀點:川普真的比林肯總統更偉大嗎?
德國之聲》川普,必須離開政治舞台!
黃靖麟觀點:國族新認同─誰是台灣人?
汪葛雷觀點:陳時中,人民有知道染疫醫院的權利!
吳典蓉專欄:太陽花運動面臨遲來的審判
觀點投書: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干涉美國內政?
觀點投書:美國的第二個國恥日
倪貴榮觀點:除了譴責,更需要和解與包容
觀點投書:美駐聯合國大使行程告吹,台灣喜中帶憂
觀點投書:「萊」點月子餐 內心惶恐的地方媽媽
觀點投書:台灣應嚴肅應變美國打開交流枷鎖的風險
糜文開專文:每天讀一句泰戈爾,世上一切痛苦都忘了
蕭子昂專欄:美國脆弱的民主體制
美政權交接風暴》太陽花們親解與攻國會川粉有何不同
台新金將啟動彰銀釋股?財政部:有財團願意接,但恐卡在這兩個問題
美政權交接風暴》瘋狂的川普會點燃台海戰爭引信?
美政權交接風暴》圍攻國會山事件判川普政治死刑
鴻海與中國吉利結盟 跨足電動車市場再度邁出一大步
吳怡農喊話2024再雙帥對決 蔣萬安:民眾最關心的不是選舉
柯文哲批綠營縣市改線上跨年 林右昌反酸:北市參加的人僅往年1%
台積電技術可望持續領先 但董座劉德音與產業專家卻不約而同點出這個隱憂
閻紀宇專欄:川普困獸猶鬥,國會怒斷後路──全球最強國家最危險的政權交接
防疫經濟熱帶動居家清潔需求年成長七成六
「鄭文燦公布疫情資訊不追究?」民眾黨嗆指揮中心:開罰標準看黨派?
全台最美飯店票選,承億文旅成最大贏家 2021日月潭、高雄雙展店
鄭文燦、周玉蔻搶報確診訊息陳時中不罰?徐巧芯嗆:世界分成綠跟非綠
陳文茜慘遭「愛情騙子」騷擾!發文放話:我這樣的女人,不要惹比較好
美國準貿易代表戴琪談拜登政策 聚焦與中國抗衡
火鍋店退回台灣豬標章卻現身豬地圖 高嘉瑜批:陷商譽好店家於不義
落實專業分工 永豐餘投控子公司分別通過營業分割受讓案
台灣智庫民調》民選總統排名 李登輝評價最高 吊車尾的是這位
本業表現轉佳 馬光 2020年EPS 1.81元創歷史新高
劇情解析/Netflix《寧靜海》結局驚悚留懸念!太空組員接連犧牲,全因為月球暗藏的黑暗秘密
國際知名青年陶藝家送驚喜 放大千倍花蕊變身藝術品
高雄化工廠安管不善釀火災勒令停工 勞工局籲趕工首重安全
陳其邁化身型男大主廚 橙蜜香番茄帶來4億產值
繪本迷注意《金瓜石》繪本發行 翻閱金仔山黃金歲月
水尾國小展開科技教育新視界 無人機空拍體驗活動
高雄衛生局「用藥整合服務全民健康照護計畫」成發 照護服務更完善
梧棲中正國小仁愛樓拆除重建 預計112年完工
台糖將砍花蓮造林?台糖:農委會未決議不會貿然行動
台灣轉型亞洲綠能中心推手 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啟用
啟動里幹事六大行動服務 激發里鄰網絡服務動能 打造安居樂業有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