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容專文:在絕路中緊抱盼望

2016-03-31 06:40

? 人氣

加薩人民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著共同的情感;唯一不同者,就是他們連最卑微的渴望 ——過正常的生活,也受到剝奪。(美聯社)

加薩人民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著共同的情感;唯一不同者,就是他們連最卑微的渴望 ——過正常的生活,也受到剝奪。(美聯社)

如果你認為你是個珍惜人權、公義、民主、自由的人,那你沒有理由把頭別過去,不去理會他們,至少也得聽聽他們的聲音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得知居住在加薩的巴勒斯坦裔記者穆罕默德.奧默(Mohammed Omer)親自撰寫了他那驚心動魄的生活經歷,我的第一反應是:噢,加薩人終於可以發出一點聲音來了,即使如何微弱,但只要我們聆聽,便有希望變得強大。

我屏著呼吸,迫不及待翻看他的書稿《砲彈下的渴望》,我的思緒又回到既遙遠卻親近的加薩。雖然我在二○○六年已經離開了這塊絕望的土地,但從來沒有忘記在那裡所認識的每一個人。他們與我們都一樣有血有肉,有著共同的情感;唯一不同者,就是他們連最卑微的渴望——過正常的生活,也受到剝奪。

在這個只有三百六十五平方公里的地中海土地上,住了近一百八十萬人,它永遠都是以巴地區衝突的前線。

我們在新聞上多次聽到加薩受到以色列狂轟猛炸。事實上,加薩居民的生命每天都受到威脅,朝不保夕。記得在加薩時,每當我與當地朋友說再見,他們總會不捨地回說:「再見?好的,如果明天我還活著的話。」

導彈、槍擊、圍困等等,我曾與加薩居民一起經歷過,只是我可以離開,他們不能,他們甚至前往同屬巴勒斯坦人自治區的西岸也不能,因為加薩一直受到封鎖,活像個大牢獄。

2014年的加薩戰亂,死傷者之中有許多兒童(美聯社)
許多兒童在2014年的加薩戰亂中死傷。(美聯社)

當加薩衝突一發生,通常傳媒先收到以色列傳來的消息,指控巴勒斯坦人向他們襲擊,他們只是自衛而已。

這就涉及到雙方的傳播能力,誰充分掌控國際媒體和傳播手段,誰便擁有話語權。如是者,在這方面,強弱已經很明顯,連記者都難以到達的加薩,加薩居民又如何能發聲?因此,奧默的這本書在此情況下顯得如此的難得。

原來,自二○○○年巴勒斯坦人起義以來,加薩一直遭以色列海陸空封鎖,非一般人可以進入,理由是,加薩是激進民族主義火車頭、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的基地。

加薩已陷入一個黑暗循環中。一次,一份香港報章訪問了我,談及加薩問題。說完後我警告記者,以色列領事館一定來找她,請她有心理準備。果然電話響了,對方要求她到領事館走一趟。

總領事親自接見,並給與該報專訪。報導出來,大標是:「寧輸傳媒戰,要贏真戰爭」。多霸氣啊!連同之前以色到駐美大使的一句話:「以軍對加薩已很克制,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兩位外交人員簡直是絕代雙驕。他們說話時,毫無憐憫之心。

加薩走廊的哈瑪斯戰士(美聯社)
加薩走廊的哈瑪斯戰士。(美聯社)

當以色列襲擊加薩時,會用最兇狠的屠殺方式,二○○九年的空襲如是,二○一四年所謂的「護刃行動」更如是。他們除了攻擊哈瑪斯政府機關和其武裝據點外,不少小孩、婦女、老年人、青少年,以及其他無辜的老百姓都成為受害者。死傷數字以千萬計,而且大部分皆為婦孺,這就是以色列所推行的「集體性懲罰」政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