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波動率、選擇權與創業家

2019-02-13 05:50

? 人氣

上述的創業家有一小部分會成功開發出MVP,並說服風險資本家投資完成種子輪募資,這時通常得開始聘用更多員工來加速研發、協助市場測試和推展。創業家個人的薪水通常會回到比較正常的水準,但優秀的創業家仍然會堅持自己的薪水應該保持在健康的低水位,任何省下來的現金都用來支應公司成長所需要的資本。此階段的跑道通常有一年到兩年不等,公司產品必須要找到一定的產品市場匹配度(Product Market Fit,PMF),否則現金燒完後公司倒閉,創業家本身的現金流再度歸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述的創業家中有一小部分會成功顯示產品應該有一定PMF,並成功說服風險資本家參與A輪募資。這個A輪募資的金額通常會預期聘雇十數名新員工,創辦人本身的薪水已經不會影響公司跑道太多,因此薪水通常會回到與上班族相同水準——換句話說這個創業家花了兩到三年才終於拿到上班族薪水,而且這個薪水一樣還是只有一年半到兩年的有效期限,公司現金燒完還未能證明產品有足夠高的快速成長機會,募不到新的一輪資金的話,公司同樣無法繼續經營下去。

創業成為年輕人新趨勢,但如何改變資源集中在台北的狀態呢?(圖:Peoplecreations/Freepik)
創業成為新趨勢,但如何成功則是要透過不斷重複向前取得個人身價。(資料照,Peoplecreations/Freepik)

但好消息是這時候通常公司已經創造出一些容易評估的價值,不管是專利權或者不易入手的企業訂閱客戶,因此還是會出現買主願意購買公司的資產或者併購整間公司。壞消息是有時候這些小型併購的金額連償還A輪和種子輪投資人的優先股都不夠用,因此創辦人個人現金流還是歸零。

任何一個成功的創業家,個人的歷史就是在上面這樣的過程中,不斷重複往前,最後成功的創業家取得上億美元的身價,甚至家喻戶曉。但同時間每個階段都有許多創業家黯然退場,個人現金流歸零重設。

和T桑那銀行員敲打計算機就可以算出來的人生比起來,創業生涯的波動率顯然是高得驚人的,即使如此仍然有那麼多創業家前仆後繼地跳入火坑,原因就在於僅管個人現金流可能會歸零(這是薪水族T桑沒有的downside),但如果成功就可能成為億萬富豪(這也是薪水族T桑永遠不可能實現的upside)。

因此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創業家人生,我們可以把每個階段的價值分解為現值(present value)和選擇權(option)。天使輪階段的創業家,薪水低得可憐,未來完全不可期,但仍然選擇創業的原因,就是在於手上那張成為億萬富翁的選擇權,由於十年後的upside可能高達現在(如果去大企業上班)薪水的成千上萬倍,因此創業家是拿大企業薪水的機會成本來「購買」一張成為億萬富豪的選擇權,乍看之下犧牲一年十幾二十萬美元的薪水似乎很笨,但把它想成購買成為億萬富豪的選擇權時,似乎就不那麼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