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為何我們大學生只有上班思維?

2019-02-03 06:20

? 人氣

作者認為,當今學校教育沒有培養學生創業的企圖心,只有上班思維,是年輕人長期低薪與國家競爭力始終不如人的主因之一。(資料照,AP)

作者認為,當今學校教育沒有培養學生創業的企圖心,只有上班思維,是年輕人長期低薪與國家競爭力始終不如人的主因之一。(資料照,AP)

據報導,日前一名網友在PTT上發文,表示自己交大光電碩士畢業,去(2018)年快退伍前就開始投履歷。由於家住內湖科學園區附近,所以有特別挑在台北、竹科或桃園的公司,但半年內投了十幾二十間公司,最終都沒有被錄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該名網友表示,自己面試完會回想自己哪裡講不好,也會一直修改履歷,但求職仍屢屢碰壁,讓他感嘆學歷似乎沒什麼用。他表示,自己進入面試階段時,主管常會問「你有沒有學過XXX(例如:程式語言),我們公司很需要」、「你有沒有XXX相關的經驗」。偏偏他兩者均無,所以到處求職碰壁。

其實當今學歷已不等於能力,態度才能決定高度;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台灣許多年輕人,平時只會讀教科書與考試,不會看成功企業家的書,吸取他們成功的觀念與經驗,只因這些書與考試無關,所以即使念到大學或研究所畢業,也沒有創業思維,更不敢冒險,一心只想當收入「穩定」的上班族或公務員為最大志願,這樣缺乏挑戰的人生有何意義?又如何出人頭地?

碩、博士生的身份,不再是求職利器了嗎?(圖/遠見雜誌)
作者指出,現今學歷已不等於能力,鼓勵年輕人多閱讀成功企業家的著作,吸取成功的觀念與經驗。(圖/遠見雜誌)

去年6月9日,「哈佛小子」林書豪出席政大畢業典禮時說:「擴張自己,超越自己的舒適圈,儘管在努力的過程中可能經歷失敗,然而苦難和傷痛卻可以成為自己成長最好的動力」。遺憾的是,長久以來,台灣許多年輕人寧願選擇舒適圈,也不敢創業,只因想太多又怕失敗,所以只能當上班族、拿低薪,又能怪誰?

近年來,許多具有高學歷的年輕人,常感慨當上班族的薪水很低,難以養家活口,其實上班族大抵如此,想致富就必須創業。國外上班族的薪水或許高一點,生活費也水漲船高,所以歐美、以色列與新加坡等國家,有許多年輕人喜歡創業,不甘心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其中以色列是當今創業率最高的國家,原因是人家與眾不同的教育與兵役制度。

在台灣,沒有甚麼傲人學歷,卻創業很成功者大有人在,如麵包師傅吳寶春與八十度C創辦人吳政學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見證。他們雖然學歷不高,年輕時卻懂得看成功人士的傳記,遵循人家創業成功的經驗並身體力行,朝目標前進,中途遇到困難時,也能自行設法解決,不怨天尤人,半途而廢,所以能成功立業。

(取自吳寶春臉書).JPG
作者指出,不需要傲人學歷,創業成功的也大有人在。如麵包師傅吳寶春,憑藉自身朝著目標前進,即便遇到困難,也學會自行設法解決,就能成功立業。(取自吳寶春臉書)

當有人以吳政學或吳寶春為例,勸那些有高學歷的年輕人創業時,後者總是說:「這樣白手創業成功的有幾人?」這種普遍自我矮化的消極心態,怎麼可能出人頭地?難怪有人說:「成功的道路並不擁擠」,如同從捷運站走出來時,大多數人寧願選擇搭手扶梯或電梯上去,只有極少人選擇爬樓梯,雖然許多人明知爬樓梯有益於健康。

筆者記得有位白手起家、事業做得很成功的年輕人說:「目前許多企業老闆都是視應徵者學歷高低給薪,如學士起薪三萬、碩士四萬、博士五萬,如果學校是台灣前五名,可能每月又多加薪幾千元,但是我絕不讓企業老闆這樣對我稱斤論兩,我值多少由我自己決定。」由於他有眼光,能抓住機會,並持續努力不退縮,如今已享受非凡自由的人生。

不論是吳政學與吳寶春,或費玉清、周杰倫與蕭敬騰,均沒有很高學歷,一樣可以出人頭地,成就非凡,只因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潛能,並能持之以恆努力不退縮,成功之後又大多能回饋社會不自私自利,所以能贏得社會大眾的尊敬。反觀當今社會上一些擁有高學歷者,多半假公濟私、自私自利,其品德與格局又值得人家恭維嗎?

總之,成功者與失敗者之區別,僅在於觀念與態度不同而已。成功者不怕失敗,失敗者則反是。當今學校教育沒有培養學生創業的企圖心,只有上班思維,是年輕人長期低薪與國家競爭力始終不如人的主因之一。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