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談統一,一國兩制不如「二王三恪」

2019-01-11 05:40

? 人氣

講起「一國兩制」統戰方針,中共本就非鐵板一塊,據信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澤東時期,國共兩黨曾有過三次高規格的秘密和谈,當時蒋介石曾同意攜舊部回大陸。(資料照,取自網路)

講起「一國兩制」統戰方針,中共本就非鐵板一塊,據信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澤東時期,國共兩黨曾有過三次高規格的秘密和谈,當時蒋介石曾同意攜舊部回大陸。(資料照,取自網路)

日前對岸領導人習近平於《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發表重要談話時強調一中原則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並再度提及「一國兩制」以定調統一後政治關係,未來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一時間「一國兩制」再度成為兩岸問題焦點,然而現實層面而言,一國兩制在現今台灣環境不僅不切實際,也未充分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剩餘價值,習近平應以古為鑑,思考古代「二王三恪」政統傳承價值如何落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王三恪」源自中國古代政治禮制,歷代王朝分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為二王後、三恪,給予封邑,祭祀宗廟,用以懷柔安撫,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標明正統地位。以曹魏為例,魏文帝封漢獻帝為山陽公,食邑一萬戶,立都城於濁鹿,不稱臣,受詔不拜,可以天子儀仗祭祀宗廟,仍行漢朝正朔;封蜀漢後主劉禪為安樂公,傳至永嘉之亂而滅。白話言即給一塊舒適圈,馬照跑舞照跳,國旗國號國歌一律不禁,民國紀元隨你用,連看到總書記都可不鞠躬哈腰,關起門來當老大,可謂集古人政治智慧之大成。

講起「一國兩制」統戰方針,中共本就非鐵板一塊,據信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澤東時期,國共兩黨曾有過三次高規格的秘密和谈,當時蒋介石曾同意攜舊部回大陸,定居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省,仍任國民黨總裁,以江西廬山地區作為居住與辦公地;而蒋經國任台湾省長,即台灣交給蔣經國(或國民黨)統治。到了1983年,鄧小平就一國兩制細節指出:「祖國統一後,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臺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臺灣自己來管。中央政府還要給臺灣留出名額。」。但到了2019年習近平談話,只剩下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如今談及一國兩制,連軍隊、司法權等有利我方條件都不復見,更遑論有如國中之國的萬年蔣省長,可說此一時彼一時也,兩岸實力消長由此可見。

「爛船也有三分釘」反映當下台灣處境,作為GDP全球第22名、人均第16名、軍力第24名的地球村一員,如決心一戰,恐怕也可弄得對岸魚死網破,顯見武統代價絕對遠高於和平談判下的一國兩制。但以古論今,如果連古代早遭滅亡的前朝,都可以用“二王三恪”的條件,讓其關起門來當老大,只要其乖乖承認真正的老大是誰,而生存條件遠好於上述已滅亡國家的「中華民國」,沒道理條件談的比這些亡國之君差,不客氣的說,常被與唐宗漢武相提並論的習近平,應學學首次統一中國的秦始皇,留下衛國不滅,以延續其宗廟的氣度與格局。

條件永遠都是談出來的,作為泱泱大國的中國既然要談統一,就應拿出實質誠意,具體在一國兩制的細節問題上,提出真正對等尊重、不計小節的可行方案,如果連兩千年前的曹丕,都能允許前朝漢獻帝在自己的小圈圈繼續用建安年號,甚至大氣的說: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沒道理中共不能談如何保持中華民國紀元等更具誠意的條件,越是不想提出更好的條件,更讓世人認為中共根本不想統一不是嗎?

*作者為高雄市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

沈迺訓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