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住宅哪裡找?總統參選人的支票跨不過三大難關

2015-12-14 08:00

? 人氣

公共住宅的來源是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圖為台北市興隆公共住宅。(資料照,蔡耀徵攝)

公共住宅的來源是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圖為台北市興隆公共住宅。(資料照,蔡耀徵攝)

總統參選人的公共住宅支票開得漂亮,但公宅房屋從哪來?不論透過新建、容積獎勵或民間空屋釋出的方式取得公宅空屋,都包含制度、甚至法律層次的艱難結構改革,這將是新任政府首先得面對的難題,也是無可迴避的責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蔡英文的政見,8年20萬戶公宅,其中將有60-70%(12-14萬戶)採新建,20-30%(4-6萬戶)給予都市更新大樓容積獎勵為之,其餘的10-20%(2-4萬戶)透過全台約84萬戶民間空屋的部分釋出做為公宅。朱立倫則規劃4年內釋出房價偏高區民間空屋10萬戶、7年蓋出3.4萬戶。然而,兩位候選人的房屋取得方式都有相當大的挑戰與門檻,若無法一一突破,理想終歸只能是理想。

20151128-SMG0035-003-風數據公宅專題,蔡英文20萬戶公共住宅取得方式
 

【屋源1】容積獎勵:修法困難 建商未必捧場

蔡英文希望透過都市更新推動的容積獎勵,將容積獎勵作為公宅使用,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則表示,容積獎勵可以透過很多手段取得,建商未必都會透過蓋公宅的方式。

20151014-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專訪(陳明仁攝)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認為,建商未必會透過蓋公宅的方式取得容積獎勵。(陳明仁攝)

細觀《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第7條第8條第11條,當中提到,在都更時,對於都市環境品質、無障礙環境、都市景觀、都市防災、都市生態具有正面貢獻,或智慧型建築設計、綠建築、拆除舊違建等條件,都可以獲得容積獎勵,顯然,依現有法規,建商可以選擇更有利於房價的方式取得容積獎勵,蔡英文有意以「公宅」容積獎勵優先,且強制為之,便需要修法。

法規的增列,有賴新國會三讀通過,但高源不動產聯合事務所估價師陳碧源分析,「困難度很大」。他表示,容積獎勵的樓地板做公共住宅,會造成大樓內房屋混合使用,但目前單純一般住宅的房價較混合使用的房屋約高5-10%,因此建商很可能寧願不參與容積獎勵,以保有社區私隱性、無標籤化,來換取較高的房屋售價,甚至根本不願參與都市更新,使政府獎勵都更破局或延宕,屆時將導致政府推動「民間都市更新」與「興辦公宅」目標的衝突。

在修法方面,先不說本次選舉中聲勢看好的民進黨籍立委能否過半,陳碧源預估,建商勢必向立委施壓、遊說,希望「公宅」不要被列為容積獎勵的強制項目,妥協的結果,容積獎勵恐只被列為「非強制」項目,如此即失去政策的初衷。

對此,蔡英文團隊不諱言,「這涉及與建商間的對話,因為仍在選舉階段,現在還沒辦法對話,未來會考慮幾種模式與容積獎勵比例搭配的可能性」。顯見要落實容積獎勵當公宅仍有困難待克服。

永勝資產科技公司總經理徐銘達有多年房屋租售市場研究經驗,他認為,都更後的容積獎勵還涉及政府與民間的權利價值如何分配,難保不會惹出另一個爭議的美河市案。

4-20150115-美河市-楊子磊攝-02.JPG
利用容積獎勵做為公宅屋源,有業者憂心將重演美河市案的爭議。(資料照,楊子磊攝)

【屋源2】民間空屋釋出:政府誘因不足 屋主不買帳

對於公宅的來源,蔡英文也提出政府「包租代管」民間空屋的方式,但要鼓勵民間釋出空屋做為公宅,就須面對租屋市場地下化的問題。地下化的主因在於自用住宅稅率遠低於非自住,一旦租屋事實曝光,稅賦必然加重。

細查自用住宅的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與所得稅,都較出租住宅低得多,尤其是綜合所得稅,很可能因租金收入導致屋主所得級距往上跳升,稅率倍增,因此,房東多半不願浮出檯面,也禁止房客向政府申請租金補貼,否則就要加租或拒租。

20151210-smg0035-002-風數據公宅專題,自用與出租住宅稅率比較表
 

即使政府可以掌握民間屋源,要如何說服空屋持有者釋出空屋做公宅?更何況,其中還有高比率是寧可不出租避免折舊,只等增值後高價賣出的屋主,由政府擔任二房東又能提供什麼誘因?對此,蔡英文方面規劃,釋出做公宅的房屋地價稅與房屋稅比照自用住宅,且租金收入以5%或10%稅率分離課稅,並由政府無償提供簡易修繕與維護,朱立倫也以「租金」做誘餌。但民間對如此做法仍不無疑慮,估價師陳碧源即直指「要精算稅賦」,若交由政府出租的結果不利於房屋日後出售,房東恐怕仍不願釋出空屋。

此外,台灣的房租報酬率僅1.57%,與其他國家相比,報酬率相當低,換言之,台灣雖然擁有高房價,但將房屋出租卻非常不划算,政府要如何在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說服房東釋出空屋,絕非易事。

20151128-SMG0035-004-風數據公宅專題,世界主要城市房租報酬率
 

徐銘達則對釋出空屋做公宅抱持支持態度,他認為,以當前全台空屋約100萬、入住公宅需求32.8萬戶而言,這是讓空屋活化的大好機會,且取得快速、屋源分散,一般民眾並不知道隔壁屋就是公共住宅,可以有效避免負面標籤的問題。

20151209-風數據公宅專題,誰說不需要公共住宅,32萬戶搶著要(製圖:風傳媒)
 

【屋源3】政府興建:缺錢、缺地、缺信任

蔡英文希望興建12-14萬戶公宅,朱立倫則要蓋3.4萬戶,這要視政府的魄力、土地的取得、經費調度等條件是否齊備,且以國家產業扶植與促進經濟發展的高度來看,千億的興建資金是否該用於房地產?或是用於扶植有更大效益的產業?還需要政府進一步評估。

事實上,土地取得將會是一大難題。台北市長柯文哲曾幾度向國防部要地蓋公宅,卻遭「土地尚無釋出計畫」為由回絕,顯見政策未必能獲得不同政府單位的支持,就算候選人當上總統,也非要地就有地,一切仍得依法行事。

不過,「興建」已經被視為是最容易取得公宅的方式了,從北市府柯文哲的4年2萬戶,到新北市府朱立倫的4年7000戶公宅計畫,全數都是以「興建」方式提供就可得知,「政府寧可自己蓋比較快」,因為容積獎勵與民間空屋釋出涉及背後的龐大改革,對政府來說,是真正的燙手山芋。

然而,政府蓋屋未必能贏得民心,例如:新北市合宜住宅引爆民怨、早年的國宅衍生的諸多問題已有前例,政府要如何克服這些障礙,仍值得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