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專欄:就算貨貿協議年底談完,下一步呢?

2015-11-27 06:30

? 人氣

就算貨貿協議年底談完,下一步才是大問題。圖為日前國內民團發起停止貨貿談判遊行(資料照片,葉信菉攝)

就算貨貿協議年底談完,下一步才是大問題。圖為日前國內民團發起停止貨貿談判遊行(資料照片,葉信菉攝)

上週登場的兩岸貨貿協議第12次協商,雖然頗有進展但未能如期完成談判,而是以下個月中再戰收盤。目前看來兩岸對大部分的內容已有共識,加上雙方高層似乎意願很高,年底談完的機率雖然高過破局但仍有變數。更重要的是談完後的下一步該如何走,更需要好好思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或許是因爲政府學到教訓,透明化工作做得比較到位,還是貨貿協議的受益者相對具體明確,相較於服貿協議,這次貨貿協議談判引起的爭議無疑是小case,而且主流政黨間對於要加速推動彷彿也有共識,所以即便選舉將近也沒成為爆點話題。

但這並不代表服貿協議未來可一帆風順毫無爭議;相反的,兩岸複雜糾結的互動關係,一直像是建在斷層帶上房屋,結構的不穩定性隨時都可能出現風波,因此貨貿的未來仍有許多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當然是今年是否能完成談判。貨貿協議儘速談完有其意義,畢竟在取得中國貿易優惠上已經從前段班跌到中段班,反而是中韓FTA、中澳FTA都將於未來幾個月陸續生效,中日韓三國更在上個月宣誓要排除政治歧見加速三國FTA的談判。大家固然都清楚降低對大陸貿易依賴在政治及經濟上的重要性,但並不意味著在此時此刻就可以放棄台商任日、韓宰割,或是把台商(為了規避關稅)更往中國或海外推。

若以經濟部公佈的資料觀察,上週的談判結果算是頗有進展。在關稅上看來陸方可能已對我們關切的工具機、汽車、面板等有做出承諾,而且是相當不錯的承諾,否則就無需再原產地規則上大做文章以防止他國搭便車。在其他非關稅貿易規則領域也有許多有利於我方的結果。特別是像美妝、保健、玩具等許多產品,對於能否抓住流行的商機的重要性遠高於關稅高低,因此如何能提升事前的檢驗檢疫及出口時邊境查驗的確定性及時效,比降關稅更重要。

在這個方面上,台灣行政程序法實施多年後,各項程序的明確性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反觀對岸則雖持續現代化卻仍存在著不同口岸之間,以及地方與中央的落差。要求陸方完全與台灣制度接軌當然是最上策,但就像我國加入TPP時無法完全買單美國制度一樣,這樣的結果不容易出現。因此不是要幫陸方說話,而是我們應該也要看到對方已經盡量在法制上向我們接軌的努力。

如此看來貨貿協議真的只剩下最後一尺,而跨越這一尺的最大挑戰似乎在於農產品的正常化。目前我國仍欲維持對700餘項農產品限制進口的措施無法在貨貿中承諾正常化待遇,而中國則認為這非但不合理,且有違其基本立場。問題來了,12月中再啟談判時,距離大選不到一個月,台灣讓步的空間只會更小。因此能否突破,只能看北京領導人是否認為年底談完的價值大於農業正常化立場的調整。這一念之間應該就是年底能否收尾的關鍵。

假設貨貿協議真能順利於年底完成談判,接下來的路徑就更加撲朔迷離。按一般FTA程序,完成談判到正式簽署之間,還需要經過文字確認及承諾整理的過程,甚至還可能因錯字要會面討論,至少需要1-2個月時間。也就是說,就算貨貿協議12月底完成談判,等到準備好可以簽署時,很可能會落到1月16大選過後。

倘若大選果真出現政黨輪替的結果,這個時間點就很弔詭。在這個情境下,現任政府已正式進入看守期,是否合適簽署,絕對會有爭議;若現任政府按「時候到就簽」的原則,非常可能會替貨貿協議創造出一個新而且難解的難題。尤有甚者,甚至會讓貨貿協議走上跟服貿一樣的死巷而進退兩難。

為了替貨貿協議保留一條活路,也為了落實看守政府及政黨輪替的精神及責任政治的原則,我們建議現任政府「好事做到底」,只負責談完貨貿協議,但無論是否發生政黨輪替,都把簽署權留給520後的新政府,由新政府上任後再決定要修改還是要簽署,如此也才能在未來新政府推動立法院批准程序時,落實權責相符的精神。何況,台灣橫豎都已經是中段班了,二月簽還是六月簽真的無關緊要了。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