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ECFA存續將成明年兩岸與經濟的溫度計

2019-10-10 07:30

? 人氣

明年ECFA是否生變是兩岸關係的溫度計;圖為2010年ECFA談判台北會商,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右)與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左)握手(資料照片,美聯社)

明年ECFA是否生變是兩岸關係的溫度計;圖為2010年ECFA談判台北會商,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右)與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左)握手(資料照片,美聯社)

由於藍委在立法院的言席質詢,才讓外界注意到明年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面臨存續問題。雖然目前對岸尚未表態,但ECFA的存續不僅會影響到台灣出口,同時更是可供觀察的兩岸溫度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前在立法院質詢中,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引述9月的國安會報告,指大陸在外交戰後,可能取消ECFA適用,行政院是否有因應措施?從經濟部長沈榮津回答承認相關單位已有做評估來看,顯然所謂「對岸取消ECFA」的風險確實存在。

ECFA是2010年、馬政府執政時與對岸簽下的經濟協議,這也是兩岸之間的一種FTA(自由貿易協定),ECFA只是其早收清單,涵蓋更多產品的是後續進行談判的「兩岸貨貿協議」。依照WTO(世界貿易組織)建議的FTA完成協商時間是10年,因此外界才有明年ECFA是否會被對岸終止的疑問。而依照雙方當初所簽的ECFA條文,確實也有終止條款,但其實並不是硬性要執行的條款。

也就是說,對岸可以一直不聲不響、當作沒這回事,讓ECFA繼續運作如常,縱然簽ECFA的早收清單已屆10年,而後續真正的FTA(即貨貿協議)已明顯無望,也可以讓ECFA繼續存在。當然,也可以「依國際慣例」,FTA既然10年不成,就「讓一切走入終點」─把早收清單的ECFA廢了。

而從各項數據來看,實施ECFA對我方的利益遠大於對岸,因此台灣沒有太大的動機主動終止。因此最後如何取捨,幾乎就變成在對岸一念之間,雖然兩岸關係是夠差、夠僵硬了,不過,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如果對岸終究是丟出終止ECFA,顯然關係就是又更差了。

對台灣經濟而言,ECFA當然有一定的效益與意義。在WTO杜哈回合談判受阻情況下,全球經貿版圖其實早已是FTA、區域經貿組織當道,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是落後各國的劣等生,扁政府時間與中美洲友邦簽的FTA,純粹裝飾作用,因為雙方貿易額低到一個百分點都不到。與對岸的ECFA是較有份量與影響的協議,因為中國占台灣出口的4成,更因有ECFA才能陸續與星、紐簽下FTA。

不過,兩岸關係的變化,讓馬政府後期已完成談判的貨貿協議胎死腹中,蔡政府上台後也再難與其它稍具規模的國家談成FTA、想加入區域經貿組織亦受阻難成真。而台灣出口能受惠於FTA的比例,本來就只有10%不到。

較之下,台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近10多年全力衝刺FTA,全球規模最大的幾個經濟體─中國、美國到歐盟、印度、東協等等,都已與韓國簽下FTA,讓韓國出口商品有超過7成可受惠於FTA。台灣顯然已居不利,如果ECFA終止,台灣能受惠於FTA的商品將跌到3%左右,情況會更慘。

沈榮津在回答藍委問題時說,依照經濟部評估,如果ECFA終止,受到影響的外貿約5%左右,不是很多;不過,這種看法恐怕過於輕忽。ECFA的終止,當然最直接且容易估算的影響,就是那些原本原本出口大陸、受惠於ECFA而享有優惠稅率的產品。

但另一個很難估算的影響是:因為越來越少FTA與區域組織的「加持」,民間投資可能會外移、或至少增加幅度減少。對民間企業而言,如投資設廠生產出的產品,以出口到A國為目標市場,此時企業一定會尋找能享有較低關稅的國家設廠,此時屬同個區域組織或彼此簽有FTA的國家一定占優勢。

台灣則是既無FTA加持、亦未能加入重要區域經貿組織;如果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台商回流投資消退,而經貿邊緣化的風險則提升,民間投資可能會大受影響而衝擊到整體經濟。因此ECFA是否存續不僅是兩岸關係的溫度計,同時也會是民間投資與經濟的晴雨表,政府應該審慎應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