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第二次「以阿戰爭」埋下巴拿馬運河主權危機

2018-12-09 07:00

? 人氣

gggaE:圖為第二次中東戰爭中,遭遺棄的以軍M4A4雪曼中戰車。(取自維基百科)
圖為第二次中東戰爭中,遭遺棄的以軍M4A4雪曼中戰車。(取自維基百科)

美蘇聯手干預三國的軍事行動

前面提過,初期美國的確相當不滿新成立的埃及政府推行的阿拉伯民族主義,並與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發展親密關係。只是後來美國衡量當時的國際情勢與自己的利益,再加上正準備舉行總統大選,同時美國也不希望在這個時候去激怒已被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所激發的阿拉伯世界。為此艾森豪總統在10月29日緊急的對外發表聲明,公開指責英、法、以三國的做法是「錯誤的行動」、「殖民主義的再次體現」。31日更直接打電話給英國首相艾登,強令英國停火,否則將危及「英美的團結與和平」。同一天,聯合國安理會招開緊急會議,美蘇兩國也正式向聯合國遞交了要──英、法、以立即停火與馬上撤軍、恢復運河區自由通行的緊急提案,但遭到英法兩國的否決。不久,美國政府令人在金融市場上拋售英鎊,導致英鎊貶值15%,同時否決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的十億美元貸款,亦停止向英國的經濟援助,甚至威脅要對英國實施石油禁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1月4日,當蘇聯逐漸鎮壓住了匈牙利的革命(匈牙利十月事件)後,蘇聯便對以色列人在埃及的軍事行動做出了進一步的反應。11月5日凌晨,英法聯軍開始對西奈半島展開攻擊行動。同一天,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Nikolai. Bulganin,1895~1975)公開宣布,如果不停軍事行動,蘇聯軍隊己經做好了援助埃及的準備,他甚至建議美國和蘇聯聯合採取軍事行動以制止侵略。蘇聯外長謝皮洛夫(1905~1995,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擔任蘇聯外長)在給聯合國的提案中建議,如果英、法、以在聯合國決議生效後12個小時內不停對埃及的軍事行動,並在3天內從埃及領土上撤軍的話,美國、蘇聯還有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就都應該給埃及軍事援助。這份提案還提到就蘇聯政府而言,她「已經準備好派海軍和空軍到埃及,為制止侵略者、保護受害國、恢復和平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同時,布爾加寧還分別給英、法、以三國政府寫信,對三國繼續軍事行動可能會演變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發出警告,並暗示蘇聯在必要時將使用原子彈。結果,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聯手」打壓之下,迫使英法於1956年11月6日宣布接受停火決議,12月22日英法聯軍完全撤出西奈半島。以色列也在11月15日宣布撤軍,但仍堅持保留夏姆錫克和加薩,之後經聯合國居中斡旋,以色列同意將這兩個占領區交給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1957年3月7日,以色列開始撤軍,美國也信守承諾透過世界銀行給予以色列優惠貸款。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