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私募估值僅供參考

2015-07-17 05:20

? 人氣

airbnb的私募估值已經比凱悅集團市值的2倍多;不過請記得,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私募估值僅供參考。圖為其中文網站。(取自網路)

airbnb的私募估值已經比凱悅集團市值的2倍多;不過請記得,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私募估值僅供參考。圖為其中文網站。(取自網路)

在風險新創的世界中,「獨角獸」是用來形容還未上市或併購退出、但最近一輪募資估值已經超過十億美金的新創公司。曾經,這樣的公司少之又少,所以才會用「獨角獸」來比喻,但隨著公開和私募資本市場的結構變遷,這兩年獨角獸像是無性繁殖似一樣地數量暴增,至本文截稿為止,財富雜誌(Fortune Magazine)追蹤獨角獸的網頁上顯示世界上有超過一百隻的獨角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學名為Javan Rhinoceros的爪哇犀牛,因為人類的濫捕,估計數量只剩下不到六十隻。因此我們應該改稱呼那些估值超過一百億美金的新創叫做爪哇犀牛,例如Uber是一隻爪哇犀牛,Airbnb也是一隻爪哇犀牛⋯⋯

玩笑話放在一邊,在過去這兩年的超級募資輪(Mega rounds)以及超高私募估值的風潮中,隨著英文和中文科技媒體鋪天蓋地地報導,有一些基本觀念可能慢慢模糊掉了,這對於創業家、新創員工以及意志力較為薄弱的風險資本家都不是好事情。

這裏我希望把幾個基本的價值觀念釐清,讓讀者在討論和評估新創或者風險投資回報時,能夠有更完整的概念。

一個資產到底值多少錢,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哲學性的問題。在金融理論上,一個資產的價值(Value)為投資人在「任何一個時間點」願意為其付出的價格。嚴格來說,要有交易才有價格(Price),也因此才有價值,但交易那一瞬間過後,交易價格就成了歷史價格,該歷史價格還能反應投資人對於該資產現在這一瞬間的價值認定的多少比例,與該資產的流動性有很大的關係。

高度流動性的金融資產,例如美國股市大型工業股,因為每日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都有交易量,因此價格呈現持續更新的狀態,也就給了該資產價值的一個較高效率的參考。但即使是股市也有休市的時候,舉例來說,某一能源股可能週五收盤股價為一百美金,但週六發生北海油田爆炸的意外,週五的收盤價就無法作為該資產的價值根據,而得等待週一開盤市場重新交易產生新的價格以及價值。

在光譜的另一端是極低流動性的資產,例如不動產、私募股權乃至於藝術品。這些資產的交易頻率極低,交易間隔可以從數年到數十年。只要沒有發生交易,在任何一個時間點的價值就只能自由心證。就算發生交易,也多半發生在非公開的媒合市場中,所產生的交易價格是否為多數潛在賣家願意為同一資產付出的價格實在很難講。

以藝術品拍賣為例,落槌定音的那一瞬間,就發生了所謂的「贏家詛咒」——當你得標的瞬間就表示全場只有你願意付這個最高價,其他出標者都只願意出比這個更低的價錢,也就是說得標者基本上可以說是凱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