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選摘(3):還原歷史真相

2015-07-03 05:10

? 人氣

對日抗戰自此始─蘆溝橋(陽明大學電子報)

對日抗戰自此始─蘆溝橋(陽明大學電子報)

抗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一定要知道,中國的抗戰是從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變」開始。在此之前,面對日本的侵略,我們只有忍讓,但從這一時刻起,我們不再忍讓,開始反擊了,我們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兩個主要戰場,一個在東亞,另一個在歐洲。因此,「七七」這個時間點就是二次大戰的開始。歐戰爆發於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的德國入侵波蘭,比我們抗戰晚了兩年,所以中國是二次大戰最早開始,也是打到最後的一個國家。我們的犧牲,比起世界上其他國家與民族都要多,勝利的成果實在是得來不易。

中國自民初以來,就是一個貧窮、落後、割據、內鬥與分裂的國家,好不容易在「西安事變」之後,蔣委員長聲望達到了高峰,終於有一個好好發展團結對外的情勢。但日本人懼怕中國茁壯強大,阻礙「大陸政策」的推行,便於西安事變半年後發動了「蘆溝橋事件」,有計畫地侵略中國。

或許有人要問,抗戰為何不是從「九一八」開始算?我們應該知道,當時日本已是一個能製造飛機、大砲、戰車與航空母艦的軍事強國,中國除了能生產一些步槍、迫擊砲與手榴彈外,飛機、火砲、車輛都是靠外購或外援,與日軍戰力呈現「幾何差距」的對比。以一九三三年參加「長城之戰」的第二十九軍為例,很多人分不到槍,分到槍的人子彈又不夠,因此只好每人配發大刀一把。以這樣的條件與武器裝備精良的日軍作戰,當然完全不是對手。但中國軍人奮勇,雖白刃格鬥,也發揮了相當的戰力,這就是蘆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展示的「大刀隊」事蹟。

大刀抗日,是最難以言說的悲痛。(網路資料照)
大刀抗日,是最難以言說的悲痛。(網路資料照)

在這樣軍備不足、毫無戰爭準備的狀況下,加上內部仍在分裂,一些地方軍閥也不聽中央指揮,中共在江西武裝鬥爭,連後來當抗戰後方基地的四川,中央都控制不了。如果當時我們就貿然對日抗戰,恐怕是毫無勝算。這就是《孫子兵法》所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的「慎戰」道理。

但在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咄咄進逼下,國民政府早就感到對日戰爭已無可避免,乃著手抗戰的準備工作。但國軍的軍備整建,一直到一九三四年年底才真正開始,初步計畫仿照德軍編制,在一九三六至一九三八年度,完成六十個師的調整,做為國防軍的基幹;當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時,國軍才只完成了三十個師的整建。也好在國軍有了這些基礎戰力,才得以迎戰自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以來,即積極擴張軍備的日本帝國主義軍隊。

這次我重返蘆溝橋戰場,在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內發現,館方至今仍沿用幾十年前抗戰觀點製成的陳列資料。抗戰的真相,在一九四九年以後受到極大扭曲,使得「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的基本資料,與抗戰的歷史真相有很大距離。兩岸分裂分治現在已經過了六十六年,應該是要呈現歷史真相的時候了。英國學者芮納.米德教授(Rana Mitter)寫了一本《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y),就是要讓世人明白這段歷史真相。

郝柏村在蘆溝橋。(中新網)
郝柏村在蘆溝橋。(中新網)

這些歷史真相,在我們年輕的世代心中,應該要有正確認識。歷史是過去的事實,我們中華民族的抗戰歷史,不能因為國民黨在大陸失敗而一筆勾消,或視而不見。在八年抗戰的過程中,蔣委員長在作戰指導上,或有犯錯(如第一次遠征緬甸),可受公評,但他全程領導全國抗戰的事實已是歷史,不能更改。這是治史者最基本的守則。今日我們不齒日本人篡改侵華歷史,但如果我們也扭曲或掩蓋抗戰歷史的真相,那又有什麼立場去譴責日本人呢?

結束重返戰場之旅後,郝柏村與四位將軍合影。(天下文化提供)
結束重返戰場之旅後,郝柏村與四位將軍合影。(天下文化提供)

*作者為前行政院長。本文選自作者新著《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