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一個越南人還是華人的糾結

2018-10-20 05:40

? 人氣

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與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資料照,美聯社)

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與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資料照,美聯社)

到過越南的人是否感受不到華人的蹤跡,那是因為光從外表根本無從分辨越南人(京族)與華人(漢族),加上在越南的華人除了在自己家裡會說母語之外一出門只會講越南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說明:在越南的華人因為地緣關係以中國廣東省移民過來的居多,早期多群居在胡志明市的堤岸一帶(第五郡)。

中華民族常以民族大鎔爐自居在越南則是例外,除了到第五郡的安東市場附近還可約略感受到華人的氛圍,包括華人等54個少數民族全都大隱於越南。在越南明明有許多華人卻都視而不見,這並不表示越南是個高壓統治的國家讓外來移民不敢表露出自己的語言及文化。在1930年代華人在越南社會屬中下階層,挑著扁擔沿街叫賣及市場小販大多是由華人從事相對於繁華的西貢市商店越南人老闆形成強烈貧富對比,這與解放後街上所及賣彩票推著小攤車賣蓮子糕的盡是越南人截然不同,當時華人刻苦耐勞做生意童叟無欺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是好東西的保證。

越南人力三輪車。(圖/Utkarshraj Atmaram@flickr)
越南人力三輪車。(資料照,取自Utkarshraj Atmaram@flickr)

1929年因為美國華爾街股災導致的全球經濟大衰退,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創,越南也不例外,這次的經濟大衰退把越南人與華人的社會階級全部打破,越南人不再是貴族世家開始加入了小販行列,剛開始他們用的是越南語以華人的叫賣方式「阿叔賣橄欖,來看吧,來看吧」「軟飴糖,越拉越軟」…,發現根本沒人買,民眾認為用越南語叫賣的是劣質品不想購買,若是改以華語的叫賣聲就沒問題,在越南的消費者心目中認為只要是華人賣的東西都是好貨,於是所有的越南人小販都改成講華語假裝自己是華人,這種現象在華人極少的北越河內更是明顯。

圈內人都清楚道具組是拍片幕後工作眾多類別裡最辛苦勞力付出最大的工作,要比其他人早到準備道具,收工後別人拍拍屁股就走道具則要負責收拾所有東西裝箱上車,道具的助理更是最辛苦。有一回我陪著前妻在越南拍戲,劇組裡有一位道具助理,片拍了一個多月這位道具助理才向我們表明他是華人,我們一陣錯愕,我問他「你怎麼不早說呢,至少我也有個聊天的對象」,我問也同是越南華人的前妻說妳知不知道他是華人?前妻搖搖頭。我錯愕的原因不在於那位道具看不出是華人,而是在我的印象中華人極少從事這麼底層的道具工作,或許就像1930年代的越南人小販為了生存不得已要假裝成華人,三十年河西現在的越南華人為了能在社會上被認同能有個公平競爭機會隱瞞華人身分裝成是越南人相同的道理。

越南女性示意圖(取自Mgzkun@flickr)
越南女性示意圖(取自Mgzkun@flickr)

要分辨越南人與華人唯一的方法就是看他們的腳大拇指,越南人的腳大拇指指甲呈橢圓形不同於我們華人的半圓形狀,橢圓形腳指甲會長到兩旁的肉裡去行走時就像一把鉗子緊緊的掐住皮肉苦不勘言,於是看每個越南女生從小到大三不五時就拿著指甲刀自己動起小手術挖開腳大拇指藏在肉裡的指甲,這也造就了越南女生人美甲的天賦,並在世界各國執美甲業牛耳。

*作者為自由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

戴發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