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賴總統3月13日宣布因應中共5大威脅的17項策略,並首次將中共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中共國台辦當晚即回應表示,一旦台獨分裂勢力突破紅線,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14日表示,國防部已隨時做好備戰工作。
作為國防部長,顧立雄在備戰之際應該耽心的是,軍隊的兵源究竟夠不夠?依國防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志願役人數僅15萬人,為近7年來最低,主戰部隊的編現比僅78.6%,遠低於作戰的最低標準85%;選擇賠錢提前退伍的軍士官人數由2020年的401人激增至2024年的1565人,4年暴增近4倍,國軍人力正快速流失中,以致於國防部也表示,女性服義務役有討論空間,可見兵源問題之嚴重。
目前台灣為凸顯對川普政府的支持,刻正積極與美國洽談價值達100億美元的軍購案,藉此向華府傳達台灣對自身防衛的承諾。唯現行部隊志願役缺兵非常嚴峻,雖然招募標準降低許多,但仍然募不足兵,形成官、士、兵比例失衡的現象,導致某些單位官多兵少或有官無兵,國防部面對這個情況似乎並無有效的改善措施。而在大量軍購裝備到位前必須先編成接裝部隊,官強兵足再配賦先進武器裝備,才能充分發揮基本戰力。否則採購再多的新型軍備,在兵員不足的情況下也只能任其閒置,進而產生備戰工作上的罅隙。
當然,除了兵員不足影響備戰問題亟需克服之外,仍有下列幾個重要的防務工作亦須兼顧,分述如後。
一、就維護戰略要域的安全而言
就台灣本島的地理特性來說,筆者認為影響防衛作戰成敗的戰略要域在尖苗要隘!尖山、苗栗要隘寬約1公里餘,是南北公路、鐵路、高速公路及高速鐵路匯集的要衝,一旦遭共軍以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遠程火箭砲轟擊尖苗要隘山壁造成落磐,島內南北交通頓時中斷,勢必導致我軍地面兵力南北分離,易遭共軍登陸部隊各個擊破。換言之,共軍若在福建平潭週邊之海峽中線附近,以海、空聯合演習直接轉為實戰攻台的方式,集中運用所轄火箭軍與東部戰區精確制導火力轟擊尖苗要隘山壁,恐將嚴重危害我防區守軍反擊任務之遂行。因此,宜將如何有效維護尖苗要隘的安全,納入年度「漢光演習」實兵操演重點項目,才能讓備戰工作更貼近實戰化。
二、就建構綿密的戰場防禦體系而言
台灣本島四週沿海灘岸均有鋼筋混凝土的永久性工事碉堡,但因年久失修且受海水侵蝕,大多失去抵抗的作用,亟需浥注足夠的軍事預算進行全面整修,俾利抗擊兩棲登陸之共軍。此外,內陸的每一座城市皆有數不清的大街小巷及四通八達的地下通道,即便共軍擬定計劃欲封閉城市又談何容易,而且所需的兵力實在太大。不是只將城鎮包圍起來就可以奏效,一旦雙方戰鬥開始,大街小巷、各種建築物與其它設施的地形地物,都對了解自己城市的國軍有利。故對台灣軍方來說,平時就應做好沿岸各處陣地及城市地下通道的戰場經營措施,戰時才能憑恃本島綿密的防禦體系阻殲來犯之共軍。
三、就精進地面部隊基本戰技而言
根據美軍教育訓練人員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每一新兵只要學會使用兩種武器,就能參加作戰;但在韓戰時的新兵,必須學會使用八種武器,包括步槍、自動步槍、三O輕機槍、三O重機槍、五O機槍、迫擊砲、火箭筒和無後座力砲,也就是至少要用九個月的時間,才能訓練成為一個健全的士兵,圓滿從事戰鬥任務。換言之,在戰場上倘若機槍手或砲手陣亡,鄰兵必須立即接替其操作武器殲敵,唯就台灣現行軍中的士兵來說,並非人人皆有使用前述八種武器的基本戰技,顯然在訓練實戰方面仍有極大的精進空間。
最後,軍事評論家、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創辦人平可夫以往在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曾對「漢光演習」想定與實兵操演狀況表達看法,他指出:台灣軍方過度輕忽中共軍力在近年來的快速擴張及長足進步,更強調台灣軍方從未建立一支能反映中共軍隊目前實力的假想敵部隊,就各種情況之下進行模擬對抗演習,他認為唯有台灣軍方真正落實「以敵為師」,才能真正磨練台灣軍隊的備戰實力。
*作者為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副院長,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