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後諾羅病毒、流感疫情升溫,醫院診間看病的民眾人滿為患,爆量的病人也對醫護工作量能造成不小負擔。日前粉專「超級白急診醫師」就透露「因為沒有病床,只能讓插管病人躺在地上救治」。而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則發文指出,從去年(2024年)12月到今年初,已有超過700名護理人員離職,突顯出醫院與政府長期忽視護理人力困境的惡果。
針對年後爆量的看診病患,「超級白急診醫師」發文指出,急診室爆滿早已不是新聞,但當連床位都沒了,病人只能在地上搶救時,那才是真正的醫療崩潰現場。急救室滿到沒有推床可以急救,插管的病人只能躺在地上,CPR 也只能在地上進行。壓著壓著,病人在地板上 ROSC(恢復自主循環),最終還活著進了 ICU。但身為醫師只能苦笑,急診醫療真的已經徹底「接地氣」了。
面對眾多的掛號病患,不只醫師的工作負擔加重,護理師也苦不堪言,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表示,近年護理人員的離職潮,再再凸顯台灣醫療體系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根據近期統計,113年12月有381名護理人員離職,114年初更有324人離開,顯示即便在年終獎金發放期間,仍有大量護理人員選擇離開職場。這不僅反映了護理工作的嚴峻現況,更是醫院與政府長期忽視護理人力困境的結果。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強調,護理人力流失的根本原因,在於低薪資、惡劣勞動條件、過勞、跨科支援、高護病比、職場霸凌、休假困難等問題長期未獲改善。即便政府宣稱提高夜班津貼,醫院也宣稱加薪,實際上,薪資結構未見合理調整,績效獎金遭削減、加班費無法領取,甚至因關床等因素,護理人員仍須承擔人力成本壓力,使整體待遇與物價上漲幅度嚴重脫節。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表示,護理人員是醫療體系的基石,當護理崩潰,受害的是全民。政府與醫院若不正視問題,醫療量能將持續崩壞,最終影響每一位病人。唯有真正落實改革,才能留住護理人員,守護國人的健康與醫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