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史上最像中國國民黨的組織─談塞爾維亞的「切特尼克」

2024-02-11 07:20

? 人氣

可是撇開這些意識形態之爭不提,「切特尼克」,至少早期的「切特尼克」與共產黨都有統一南斯拉夫的共同願景,兩者都是廣義上的「統派」政黨。差別只是在於王室打壓除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運動以外的所有民族主義運動,共產黨則打壓包括塞爾維亞民族主義運動在內的所有民族主義運動,兩者的關係非常類似於中國的國共兩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戰爆發與軸心入侵

塞爾維亞從建國之初就採取親俄政策,然而由於南斯拉夫王室立場反共的關係,南斯拉夫王國在成立之後便與蘇聯關係疏遠。1941年4月6日,希特勒(Adolf Hitler)號召德國、義大利、保加利亞與匈牙利等四大軸心國共同入侵南斯拉夫。長期遭受塞爾維亞人打壓排擠的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軍人拒絕為王國效力,導致南斯拉夫王國正規軍的抵抗分崩離析。

此刻納粹與蘇聯之間的互不侵犯條約尚未解除,雙方仍是名義上的盟友關係,因此狄托領導的共產黨人被史達林(Joseph Stalin)要求不得反抗軸心國軍隊。率先起而抗爭的,反而是米哈伊洛維奇上校領導的一批塞爾維亞殘餘軍官。他們打起了「切特尼克」的旗號,以流亡倫敦的國王彼得二世(Peter II)為正統,期望以武裝抗爭為手段匡復南斯拉夫王國。

「切特尼克」對納粹展開抵抗的兩個月後,德軍對蘇聯發起全面進攻,狄托終於獲得史達林允許投入到對軸心國的戰爭之中。南斯拉夫的兩支國共抵抗勢力在戰爭爆發之處採取「統一戰線」政策,攜手對佔領軍展開游擊戰,但米拉伊洛維奇上校很快就發現自己與狄托不僅意識形態上水火不容,對於該如何抵抗德國也有全然不同的看法。

米哈伊洛維奇致力於恢復戰前南斯拉夫的舊制度,希望能再給南斯拉夫民眾,尤其是塞爾維亞民眾帶來最少傷害的情況下驅逐德軍。而根據當時德軍的政策,只要死一個德國士兵就要死100個塞爾維亞人陪葬,傷害一個德國士兵則要50條塞爾維亞人的性命。在這樣的情況下,「切特尼克」抵抗的越式激烈,死亡的塞爾維亞平民就越多。

曾在一戰中經歷過塞爾維亞亡國與復國的他,深信南斯拉夫的勝利必須建立在整個同盟國擊敗軸心國的基礎上,因此決定在英軍登陸巴爾幹半島以前採取「按兵不動」的戰略。這樣既可以保存「切特尼克」的實力,又能避免無辜平民的死亡,符合南斯拉夫王國的利益。而狄托則不只是要驅逐侵略者,還要拔除以南斯拉夫王室為代表的舊勢力,自然只會成為米哈伊洛維奇的敵人。

國民黨有副總裁投靠日本成立傀儡政權,塞爾維亞也有內迪奇投降納粹成立所謂的救國政府。(維基百科)
國民黨有副總裁投靠日本成立傀儡政權,塞爾維亞也有內迪奇投降納粹成立所謂的救國政府。(維基百科)

分崩離析的陣營

《分崩離析的陣營》,是齊錫生老師今年5月出版的新書,強調蔣中正領導的國民政府與中國國民黨在抗戰時是有多麼的不統一,相同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戰時的「切特尼克」。米哈伊洛維奇雖然是塞爾維亞軍人中最有威望的,但是「切特尼克」內同樣是山頭林立,不同的派系領袖在戰場上未必願意接受他的指揮調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