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觀點:從「五十年不變」到「永遠不變」

2023-12-06 05:40

? 人氣

只要不挑戰國家主權,香港的「一國兩制」可能永遠不變嗎? 圖為2023年7月1日,親北京的支持者慶祝香港回歸26週年。(美聯社)

只要不挑戰國家主權,香港的「一國兩制」可能永遠不變嗎? 圖為2023年7月1日,親北京的支持者慶祝香港回歸26週年。(美聯社)

一般認為,2020年香港國安法的頒行象徵中國打破了對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造成「一國兩制」政策的失敗,也讓「一國兩制」在臺灣毫無市場。然而,在去年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揭示「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和最高原則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在此前提下,香港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享有高度自治權,並強調「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用白話文來說,只要香港不要挑戰中國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且能維持自己的繁榮,則香港可以長長久久地以現有政治法律制度自我治理。也就是說,在以上前提下,中國並沒有任何計畫或時間表將香港內化成如上海或廣州的內地城市。

關於鄧小平1997年對香港「五十年不變」承諾的後續處理,至今有兩種解釋。其一,如果中國內地的政治法律制度到了2047年已進化到與香港類似的層次,則2047年後,香港可以繼續維持其原有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其二,如果中國內地的政治法律制度到了2047年仍與香港有很大差異,則2047年後,為了公平起見,香港的制度可能必須與中國內地逐漸接軌。

僅僅二十五年後,中國似乎已經決定採用第一種處理方式,可能的原因有二。首先,儘管香港的自由與法治程度明顯優於中國,但中國自認為它的「集中民主」制度在非金融業的經濟發展上更有效率、更具競爭力。鑑於這種制度自信,香港要不要改成中國的制度無須強迫,完全可以是港人自己的選擇。其次,中國人民接受香港以另類制度自治所產生的價值,如國際金融貿易中心,並可自由移民香港分享其發展成果,所以,中國內部並沒有要求將香港制度與內地同化、以示公平的聲音。

20230520大灣區-廣東醫谷位於廣州南沙,現在有350家企業進駐,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興生技產業聚落。(林庭瑤攝)
廣東醫谷位於廣州南沙,現在有350家企業進駐,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興生技產業聚落。(林庭瑤攝)

現在如火如荼發展中的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計畫包括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根據2022年資料,大灣區的總人口超過8600萬,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大灣區計畫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不改變港澳制度的前提下,讓人員與公司自由移動,發展出能讓港澳特區與中國內地在生活、教育、經濟、文化層面進一步融合的示範區域。

經由大灣區計畫,中國意圖證明,在高科技產業發展上,只要資源投入相仿,即便社經制度迥異,內地城市如深圳與廣州與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相比,如果以創新公司用腳投票的結果來衡量,可以有同樣或更高的競爭力。假設最後結果果真如此,則中國就可宣稱「一國兩制」中的兩個制度其實無所謂誰優誰劣、而是各擅勝場、各有千秋,也因此所謂「五十年不變」就不再是個議題了。

香港國安法的頒行讓「一國兩制」在臺灣人民心目中徹底破產,變成政治上絕不考慮的選項。但是,如果沒有反送中事件與後續的黑暴動亂對中國國家主權的挑戰,中國政府會主動頒行香港國安法,打破「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嗎?易言之,頒行香港國安法乃中國迎擊主權挑戰的回應,而非處心積慮的蓄謀,所以不應擔負「一國兩制」失敗的責任。

中國的全球崛起意味著一旦臺灣與大陸統一後,臺灣在中國中央政府的執政優先排序必然大降。也就是說,只要臺灣不要挑戰國家主權與安全,中國中央政府不太可能花太多心思管理臺灣,更不用說試圖改變臺灣的社經制度。再者,中國對自己政經制度的自信讓它對西方式民主的評價不高,也不再視其為威脅。所以,臺灣如果選擇繼續採用(在大陸心目中並不優質的)民主制度,只要不挑戰國家主權與安全,中國會尊重,但要求結果自負。基於以上情勢的推演,永遠不變的「一國兩制」似乎變成一種可能的選項,臺灣因此應該積極嚴肅評估「永遠不變的一國兩制」的底層條件與實際可行性。

*作者為清大資工系合聘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