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專文:周公到孔子─走出神權的華夏文明初始

2023-07-27 05:10

? 人氣

在《論語》和《禮記》裡,孔子經常比較殷、周乃至夏三代的文化制度異同,類似什麼「殷之大白,周之大赤」等。(《禮記.明堂位》)當然,這些比較的結果自然是,商周制度大同小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

孔子還說:「周監(鑑)於二代(夏商),鬱鬱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這都和周公奠定的官方歷史論調完全相同。

但是,前述孔子關於「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的描述,卻又是西周和春秋時期絕無僅有的,不僅不符合周朝官方的政治正確,而且孔子的資訊來源也是個謎。

我們至少知道的是,在孔子的春秋時代,上述「殷人」的特徵早已經消失。宋國是商王族的繼承者,但宋國上層已被周人完全同化,有時固然爭強好勝,但主要還是為面子,或者說是周人文化裡的「貴族精神」,絕對不是為了利益的「勝而無恥」。

以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宋襄公為例,他最著名的事蹟是和楚國的「泓之戰」。宋襄公風格甚高,不肯攻擊正在渡河及未成列的楚國軍隊,結果慘敗,受傷而死,而且死前還振振有詞地自我辯護,闡述道義是戰爭的首要原則:「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可見,宋襄公絕對不是「無恥」,而是恥感過分發達。至於崇拜鬼神的程度,宋國人也不比春秋列國更嚴重。

但前述孔子關於商周文化之別的評價顯示,即便是在周公五百年之後,應該也還存在著碎片化的關於商朝的真實歷史記憶。考慮到孔子是專職搜集歷史文獻的學者,待他收集起足夠多的關於商朝的碎片化知識後,是有可能逐漸拼合出一些「非官方」版本的真實歷史的。

其實,這在《論語》裡有些跡象。

在周公版的歷史中,商人從沒有過殘忍的人祭宗教,商朝的滅亡只是因為紂王—帝辛個人的道德墮落,但孔子的學生子貢卻試圖為紂王「翻案」:

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論語.子張》)

大意是說,紂王的惡行並不像人們傳說的那樣過分,這就像是一個地方被當成了垃圾場,人們就專門往那裡丟垃圾,紂王的形象也是被這樣堆積出來的。

在《論語》中,這段話是和子貢為晚年孔子辯護的幾段話放在一起的。子貢是孔子晚年最信賴的學生,孔門十哲之一,複姓端木,殷商舊地衛國人,所以很可能也是商人後裔。這麼說來,他和孔子可能有遙遠的同族親緣。據此,這師徒二人顯然交流過一些官方版之外的商代祕史。子貢這段話被載入《論語》,說明編輯《論語》的孔門弟子認可其權威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