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俄伊三國軸心能成立嗎?

2023-07-16 07:20

? 人氣

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進展不順,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也日益貌合神離。(克林姆林宮)

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進展不順,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也日益貌合神離。(克林姆林宮)

最近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造反,嚴重衝擊了普丁的威望,也迫使中共改變自去年以來一貫的親俄立場。中共駐歐盟大使傅聰甚至表示,如果烏克蘭軍隊要收復克里米亞「沒有什麼不可」,可見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穩定。這也使得中共攜手俄羅斯、伊朗建立一套以反對美國為目標的同盟體系形成泡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何以中共、俄羅斯以及伊朗三國沒有辦法形成穩固的同盟體系,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將這三方連結在一起的唯一因素就是反抗美國的「壓迫」。除了「反美」之外,三方再無其他共同的利益,更沒有相同的意識形態。共同的威脅與敵人,能夠讓一個同盟體系短暫的存在,但是真正能讓一個同盟體系長久健全發展的還是共同的政治理念。

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能歷久不衰的一大原因,除了有蘇聯或者俄羅斯這個共同敵人存在之外,就是在於北約31個國家除了土耳其之外都有共同的意識形態。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領導的土耳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國家,而是類似俄羅斯的威權主義國家。與普丁(Vladimir Putin)一樣,艾爾段透過「不自由的民主」連任了三屆土耳其總統。

相信至少到2028年艾爾段的第三屆總統屆滿為止,土耳其做為北約排在美國之後第二大的軍事力量都將持續給西方世界帶來諸多的不穩定,包括持續杯葛瑞典加入北約等等。不過只要俄羅斯的威脅持續存在,加上北約其他30個會員國在反對極權主義、威權主義以及恐怖主義上有高度共識的情況下,蔣中正逝世時所強調的「民主陣容」仍將持續鞏固下去。

更何況北約多數國家同時也是歐盟國家,與美國一樣富有在全球推廣自由民主價值的使命感,使北約的同盟體系更加不可撼動。只要美國不再回到孤立主義或者「單邊主義」的立場,持續深化與北約以及印太盟友、夥伴國的合作關係,在我們可見的未來內都難以出現中共、俄羅斯或者伊朗得以動搖西方同盟體系的情況發生。

20230629-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彰顯了北約組織的團結與共同價值。(US Army National Guard)
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彰顯了北約組織的團結與共同價值。(US Army National Guard)

為何相同的意識形態很重要?

當然許多讀者可能會說,從土耳其的案例可以發現即便是北約這個最穩定的軍事同盟體系,都是靠俄羅斯這個共同敵人的存在才得以延續。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存在,光土耳其的存在就足以動搖美國領導的「民主陣容」。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土耳其與其他歐洲國家缺乏同樣的意識形態。土耳其是威權國家,多數的北約會員國則實施民主制度。

此外對於多數同時兼具歐盟與北約會員國身份的國家而言,土耳其不僅不是民主國家,而且還不是歐洲國家,因而對土耳其實施排擠,令長期以來想要搓合土耳其和歐盟國家的美國非常頭痛。最終美國只能夠以「抗俄」這個意識形態來勉強將土耳其與歐盟國家搓合在一起,卻仍無法阻止土耳其在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遊走兩邊。

從北約的不完美,我們能看到意識形態對維繫一個同盟體系的運作是何等重要。那麼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其實更能看到相同意識形態遠比共同的敵人更能維持盟邦之間的關係,因為美英蘇三國的同盟體系基本上就是依靠希特勒(Adolf Hitler)這個共同威脅而存在。一旦納粹德國垮台,美英蘇三國就完全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而分道揚鑣。

蘇聯要推動共產主義,美國要推行自由民主,英國則想要維繫百年來的殖民帝國。如果把二戰的同盟國擴張到全世界,把中華民國也算進來的話,那麼這個同盟體系看起來更是與意識形態無關。當年的中華民國仍是由軍事強人蔣中正領導,不可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國家,與美國的同盟看起來同樣是為了因應日本這個共同威脅而存在。

另外二戰時的美國,雖然聲稱要反對極權主義和殖民主義,可是其本身也沒有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尤其是南部各州,還有針對黑人乃至於其他有色人種的種族隔離制度,所謂的排華法案也依舊存在,如果不是因為日本、德國以及義大利的表現過於反人類,這樣的同盟體系能維持下去還真是不容易,從中可見共同的政治信仰是如何重要。

20230629-二戰的同盟國能贏得勝利,還是在於比軸心國擁有更多的共同信仰。(作者提供)
二戰的同盟國能贏得勝利,還是在於比軸心國擁有更多的共同信仰。(作者提供)

共同的信仰方能贏得勝利

然而撇開與西方完全不能共存的蘇聯不談,美國、英國還有中華民國彼此之間的相同之處仍大於德國、義大利以及日本之間的相似之處。英國在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認知到殖民主義的不義,開始賦予殖民地更大的自治權。再經歷了一次更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英帝國還是選擇了放手讓殖民地獨立,轉型為更鬆散的大英國協。

美國與中華民國面對共產主義的威脅,都經歷過一段施行白色恐怖的黑歷史,可兩個國家終究還是有走向民主的終極目標。所以在各自經歷了民權運動、反戰運動以及黨外運動的諸多抗爭之後,美國與中華民國才得以從一個共同抗日或者反共抗俄的現實主義同盟走向共同推廣自由民主的價值同盟。蔣中正逝世時「堅守民主陣容」的遺言,到了今天已經沒有人會懷疑其真實性。

相反的,德國與日本這兩大軸心國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納粹德國是希特勒的一人獨裁專政,大日本帝國則表面上服從裕仁天皇統治,實際上由好幾個少壯派軍人共同執政。兩個帝國的意識形態豪不相同,或者實在是太過於相同,因而只能夠在對抗美國的這個共同目標下策略結盟,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相似之處。

而且納粹德國追求極端的白人至上主義,大日本帝國追求極端的黃人至上主義,若沒有英美這兩個共同敵人存在,搞不好自己就先大打出手了。二戰時日本強在海軍,德國強在陸軍,卻完全無法發揮互補作用,整個同盟體系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德國在與其在歐洲的幾個盟友反而關係不錯,但也是靠著共同反對蘇維埃的意識形態在維持。

多數納粹的歐洲盟友對推廣日耳曼人統治下的大一統沒有興趣,對希特勒反猶太人的種族主義更是抵觸,導致義大利在1943年就率先投降,其他國家如芬蘭、匈牙利以及保加利亞都在看到納粹大勢已去之後,調轉槍口配合紅軍打擊德軍。由此可見朝民主價值前進的共同政治信仰,是同盟國能夠戰勝軸心國的關鍵原因。

20230629-伊朗之所以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希望俄軍在戰場上能撐著,關鍵原因還是希望俄國能幫助伊朗阻擋美國的進攻。(作者提供)
伊朗之所以向俄羅斯提供無人機,希望俄軍在戰場上能撐著,關鍵原因還是希望俄國能幫助伊朗阻擋美國的進攻。(作者提供)

中共、俄羅斯與伊朗有什麼意識形態?

那麼來看今天的北京、莫斯科還有德黑蘭,三方是否比當年的柏林、東京以及羅馬擁有更多共同的意識形態?答案是否定的。過去中共與蘇聯還有共同在世界上推廣共產主義革命的共同目標,如今哪怕是仍掛著紅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怎麼信仰共產主義或者社會主義價值觀了。真正驅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識形態,仍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主義。

而重新掛起沙皇時代白藍紅旗幟的俄羅斯,則是以振興大斯拉夫民族主義為號召。考量到俄羅斯在歷史上是奪走中國最多領土的國家,中華民族主義者與斯拉夫民族主義者長期對立,就連中共和蘇聯都打過珍寶島戰役來看,當今北京與莫斯科的夥伴關係其實比二戰時的德日還要脆弱。事實上打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北京保持的立場也一直都是「中立」。

中共駐歐盟大使傅聰4月間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指出,「中」俄友誼「沒有止境」的說法僅僅是一種修辭,指出有人故意曲解,並強調北京在戰爭中不站在俄羅斯一邊。可見中共扮演的角色某方面更像二戰時的泰國或者芬蘭,先觀察到底哪一方能取得勝利才做出最後的選邊。如今俄羅斯敗局已定,自然不會持續聲援失敗的一方。

至於伊朗,目標則是要建立一個由什葉派穆斯林領導的穆斯林世界,這同樣與中共推廣的中華民族主義和俄羅斯推廣的大斯拉夫主義不相容。俄羅斯與中共對伊朗擁有核武的恐懼其實不下於美國,且伊朗對北京還有莫斯科這兩個靠近其邊境的世俗政權同樣有極大的疑慮。若非美國這個共同威脅存在,這三方恐怕早就自己打起來了。

因此北約這個同盟體系雖然因為土耳其的存自而不完美,同時美國尚難以在印太地區整合日本、南韓、菲律賓以及新加坡等盟國或者夥伴國的力量,但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還是較能為世人所接受。中共、俄羅斯以及伊朗想建立的秩序還是建立在單一民族或者單一教派的強盛上,無法成為一個為世人所共同擁護的普世價值,此乃北京、莫斯科與德黑蘭同盟難以勝利的關鍵原因。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