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境的藝術:台灣歷任總統夾在中美間的外交權衡

2018-08-22 16:06

? 人氣

中南美洲國家薩爾瓦多於21日正式跟中國建交,台灣則正式與這個80多年友邦割袍斷義。而在20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剛從中南美洲訪問回國,並在過境訪問時受到美方歡迎,許多媒體解讀,這是中方想要刻意給蔡英文難堪,所設的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從5月開始,台灣許多邦交國陸續被中國「挖牆腳」,外交風波至今未歇。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曲兆祥就對BBC中文表示:「台灣在八月的處境如同寒流,從之前的航空公司改國名、到85度C咖啡事件,都是一個小波配大波的寒流。」

出訪後斷交

曲兆祥也認為,中方已經定調蔡英文為實質台獨,之後出手將會更重。尤其中美正值外交戰的高峰,台灣當局相對親美的態度,只會讓中方更不高興。「台灣要慎防被川普拿去當牌打的風險,如果台灣在對美關係上太沾沾自喜,那平衡有可能被打亂。」

台灣前外交部長歐鴻煉也在21日表示,近來台美較密集互動下,台灣當然無形間也會增加其自身的「台灣牌價值」。但作為小國,他認為台灣要懂得在大國之間周旋,萬一獻身給一個大國,是很危險的。他也認為川普已不重視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而是「金貿利益」,讓台灣處在危險中。

過境成藝術

選在出訪結束後出手,不難看出中國「反將一軍」的企圖。蔡英文此次在過境美國時,去程是在洛杉磯、回程則是在休士頓做停留。其中在洛杉磯時以中華民國元首身份到台灣駐美僑教中心、並讓媒體全程跟拍,在休士頓參觀了美國國家太空總署的詹森太空中心等,被部分台灣媒體視為是新的突破。

台灣資深外交官,曾駐美國、英國與歐盟等擔任代表的沈呂巡,對BBC中文表示:「如果要用『突破』這個字眼,那標準就要更高,僑教中心畢竟是自己的組織,而且有沒有美方地方官員來歡迎,也是重要指標」。

然而,台灣歷任總統在過境美國時,所遭受到的待遇各有不同,但都必須把握住一個要點。就是如何不在過度打擾美國,又不至於激怒到中國的前提下,順利完成過境,也讓台灣總統在過境尺度上的拿捏,相對變成一門藝術。

美中台摸索

過往中華民國與美國尚有邦交時期,台灣正副總統在過境與接待上自然是元首級。熟稔外交事務的沈呂巡依然記得,當年台灣的副總統嚴家淦於1967年訪問美國時,詹森總統在白宮前列儀隊、打響禮炮、舉辦國宴的盛況。

就在國民黨1949年來台後,總統蔣介石就不曾出國訪問,自然也沒去過美國。有一說是擔心出國後台灣「鬧空城」會被共產黨進犯,但是副總統陳誠與嚴家淦,還有後來擔任總統的兒子蔣經國(時任行政院長),都曾赴美訪問。

直到1979年共產黨與美國建交後,美台關係瞬間歸零。在美方謹守「一個中國」原則之際,美台官方元首曾一度沒有互動。直到後來蔣經國過世、天安門事件爆發後,1994年,時任總統李登輝才在出訪中南美洲之際,成了首次斷交後過境美國的台灣總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