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通膨威脅依舊,聯準會沒有當鴿派的條件

2023-03-14 07:20

? 人氣

市場認為鮑威爾「又放鷹」讓美股大跌,但事實上恐怕是自己想太多了。(資料照片,美聯社)

市場認為鮑威爾「又放鷹」讓美股大跌,但事實上恐怕是自己想太多了。(資料照片,美聯社)

數日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出席參議院銀行委會作證,外界視其「放鷹」,導致當天美股大跌,對台灣而言的「附帶損失」則是台幣為之單日大貶近2角。金融市場對聯準會主席的任何發言「反應敏感」是能理解,但鷹鴿的詮釋解讀,在通膨威脅完全去除前,都是「想太多」,因為聯準會都沒有當鴿派的條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鮑威爾在國會作證時表示,最終利率可能會升得比預期更高,必要情況下升息速度也會加快。近期經濟數據比預期強勁,可能讓央行會更積極行動壓低通膨。他也說他準備在本月稍後(3月21日-22日)的會議上基於數據的完整性來加快升息步調。雖然通膨已略有下滑,但鮑爾表示通膨率要達Fed的2%目標還有長路要走。

這些話聽在市場耳中,當然是「大事不妙」,市場視之為近半年來「最鷹派」的話語,顯示聯準會升息腳步不但會持續、甚至還會再加速,美股重挫之餘,也讓美元應聲走強、其它貨幣走貶。周四台幣固然是重貶1.96角,以30.790元作收,創下逾三個月收盤新低,其它韓元、日圓、人民幣等亞洲貨幣同步走貶,連英磅也貶到三個月來的新低。

這般反應與結果算是司空見慣、而且也能理解,因為美國聯準會被視為「央行中的央行」、甚至是「世界央行」,其政策的影響與威力不僅對國內,而是能透過全球化的金融市場傳遞到其它國家。因此聯準會主席的任何發言,都受到高度矚目,不僅要用放大鏡檢視、解讀,甚至要動用顯微鏡、水晶球。

當年葛林斯潘時代,記者還會依照其帶的「公事包大小」解讀是否升息─但葛林斯潘的說法是:影響公事包大小的因素,其實是當天他是否帶便當而已。市場對聯準會主席的重視程度與可能存在的「過敏」及過度解讀,由此多少可看出。

事實上,回歸事情本質看,現在鮑威爾治下的聯準會首要任務就是要打擊通膨,這是非常明確且毫無替代可能;因此,聯準會(或鮑威爾)升息的走勢、速度就是由通膨情況決定,不必過份拘泥與字字斟酌於其發言:反正通膨不下來,升息腳步就不會停,因此本質上必然偏向鷹派。經濟成長數字、就業市場情況對升息的影響,頂多就是用來「微調」政策而已,聯準會或鮑威爾都不會因而在「鷹鴿之間」改變立場與政策。

這個教訓,其實去年7月就出現過。當時聯準會升息3碼,在記者會中,鮑威爾表示「再一次大幅升息是有可能」的同時,也說到「在某個時間點放緩升息步調可能是合適」,結果後一句被市場人士解讀為其中代表著鴿派訊息,因而激勵美股大漲。其實,上下兩句一起看,這個發言並無太多鴿派味道,頂多就是傳統「央行式」的模擬兩可、正反解讀都是「言之有理」的話。說好聽是央行發言深奧、「玄之又玄」,說難聽就是廢話連篇,想從其中「讀出」貨幣政策走向,還不如回頭好好盯緊經濟數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