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上空撒傳單的台灣人:《有溫度的台灣史》選摘(3)

2018-07-18 05:10

? 人氣

文化協會對台灣的啟蒙運動有多大影響呢?我們來看一些場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24年秋天,台灣中部彰化陳奇珍的一幢古老大厝裡,搭起了一個臨時戲棚子,棚下坐滿了好奇的觀眾,他們是在地的農民,和從台中彰化一帶起來的讀書人。除了那些知識分子有讀了《台灣民報》在去年刊載的田漢的劇本《終身大事》,其他農民根本不知道《終身大事》要演個什麼碗糕。

演員是一群去了日本留學或者讀了漢學的讀書人,還都是好人家的孩子,而不是那些流浪各地演戲的職業演員。但他們怎麼要「下海」了呢?是想出名嗎?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這一齣戲是三幕劇,鑼聲響起時,大家都靜了下來。鄉下的燈光不是很亮,只有幾盞特別亮的燈泡在舞臺上,照著演員的臉。人們聚精會神,因為他們未曾看過不是唱的(如歌仔戲),不是打鬥的(如武生戲),而是認認真真,想探討一個人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這樣嚴肅的戲是以前未曾有過的,在台北,或者一些大都會中,人們會叫它「文明戲」,但是到鄉下演出,這還是頭一次。

「這一齣劇因為男女老幼、社會各級階層均能理解,所以頗獲好評。尤其這些演員大半都是受過中等教育以上的業餘者,當時被認為是最規矩正經的模範青年,因之大受各界矚目。」事後,這一次演出的主導者張維賢如此回億。這是他主持的星光社的首度演出。

不僅是張維賢,彰化留學廈門的學生陳崁、潘爐、謝樹光等,在廈門學習到通俗教育社的戲劇,回台成立彰化鼎新社,進而結合在地知識分子,共同參與演出。依據張維賢《台灣新劇運動述略》所言,他們曾演出《社會階級》、《良心的戀愛》、《回家以後》、《父歸》等,並在中部附近的台中市、鹿港、員林、霧峰等地,舉行過十幾次巡迴公演。

此時也正是世界性左翼思潮崛起的年代,台灣青年由於反抗殖民統治,反對政府的壓迫管制,受到無政府主義思想影響甚深,有「黑色青年聯盟」、「孤魂聯盟」等政治團體。戲劇方面,不僅中部有「鼎新社」,新竹的另一個戲劇團體「新光社」,及草屯的「炎峰青年演劇研究會」也深受影響。此外作為無政府主義的團體「孤魂聯盟」,也有「星光演劇研究會」。這些劇團因思想接近,時相往來,互為友援。

為說明戲劇與文化啟蒙的作用,我們不妨透過張維賢的生命故事,來觀察那個時代的風貎。

張維賢本名張乞食,台北市人,早年遊學南洋、大陸華南一帶,使他「跳出冷靜樸素的孤島,飽受各式各樣的刺激,開始對於人生社會擇求的時代」。他讀了田漢、徐公美、歐陽予倩等人的作品,「不禁大呼大跳,以為我理想中的真戲,已發生在祖國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