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強大農業!日本展開60年來規模最大的農業改革

2015-04-05 18:00

? 人氣

日本NHK於今年1月底推出短篇劇集《限界集落株式會社》,此劇改編自小說家黑野伸一(Kurono Shinichi)的作品,劇情描述一個因人口不斷外移導致生產力降低的農村,是如何透過一連串大膽的創新與嘗試,以尋求出路的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NHK特意選在此時播映似乎別有用意,無獨有偶,此劇推出的同時,戰後60年來最大的農業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安倍政府針對農業協同組合 (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JA,以下稱農協)的組織改革政策,農協改革關連法案骨幹方針於今年1月大致底定。

自民黨與農協的長期關係

農業協同組合為日本戰後最大的民間農業組織,1948年基於農業協同組合法所設立,為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eneral Headquarters,GHQ)針對戰後日本農業改革的一環。與台灣土地改革類似,GHQ對日本的農業改革帶來巨大的成功。

在農地重劃及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下,當時擁有1750公頃農地的山形縣第一大地主只剩4公頃,而許多小農也成為擁有平均1公頃農地的地主。戰後農業改革的結果不僅創造了許多小農地主的誕生,而這些小農也透過農協的上達下意,支持著自民黨戰後長期安定的政權。

戰後幾十年來農協透過全國廣大農民的支持,成為戰後最大的政治壓力團體,也成為自民黨長期政權的票倉來源。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安倍政府敢於拿長期支持自民黨的農協開刀,也敢於冒著燒掉自己票倉的危險進行改革?

農政改革的契機

安倍政府認為農政改革時機已經成熟的緣由歸因為兩大點,在民間上,農業人口不斷地減少;在政界中,農林族議員的政治力已漸衰落,而其又互為一體交叉 影響。根據農林水產省的統計,1960年的農業人口約1454萬人,至2014年只剩約227萬人,當中的稻農人數從1965年的448萬戶減至2010 年的115萬戶。

農業人口的減少直接反映在農協成員的組成上,農協成員包括專職農業的正組合員與地域住民的准組合員,正組合員由專職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所構成,准組 和員則多為兼職農戶或出資者為主,2009年隨著農業人口的減少,准組合員正式超過正組合員,使得農協成為非農成員佔多數的農業組織,而此現象也為日後的 大選變動埋下伏筆。

戰後農協長期支持著自民黨,每逢眾參兩院大選,自民黨在中選區的候選人至少就有一人是靠著農協票而當選。然而隨著小選區制度的改革,議席分配由人口流失的農村向人口數多的都市靠攏,自民黨議員不再能只單靠農協票而當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