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憂個資?64 %不知道政府機關蒐集個資目的!你知道自己的「個資」去了哪裡嗎?

2022-08-10 15:00

? 人氣

民眾登錄個資時對於蒐集個資的目的大多數人並不了解。(示意圖/取自pixabay)

民眾登錄個資時對於蒐集個資的目的大多數人並不了解。(示意圖/取自pixabay)

今年初有媒體報導民眾在臉書發文,表示去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看表演,竟被要求一定要使用台北通登錄,北流則回應使用台北通可以得知座位、利於疫調,個資不會進到北流,萬一有狀況也不需要把幾千人全部匡列進去。類似討論顯示民眾在面對公權力時,仍十分在意個資流向。為瞭解社會大眾對個資議題的關注,風傳媒於6/17-6/26進行網路民調,針對「您提供個資時是否了解政府機關蒐集的目的?」進行調查,回答不知道的比例最高,佔64.25%,知道的只有30.92 %,由此可知多數民眾對於公務單位蒐集個資的目的並不了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半民眾不知政府為何蒐集個資  溝通力道不足

由於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民眾對個資保障也越來越重視,但不少人因為登錄個資時的相關說明大多都是冗長的條款敘述,既懶得看也看不懂、乾脆直接跳過;也有人認為政府提供的資訊多半只解釋為何要取得個資,但對於如何保存和運用就未必有解釋。臺北市政府法務局袁秀慧局長表示:對於自己的個資,民眾還是要先做最初的保護工作,在登錄個資時,要留意政府機關蒐集的目的及後續可能的利用等資訊。當然,政府也負有持續精進與民眾溝通方式的義務,讓相關的告知更加完整、友善、明確及易懂,民眾的信賴,是市府推動數位治理的第一步。

事實上,政府單位要蒐集處理個人資料,依法必須在(一)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二)經過當事人的書面同意,或是(三)對當事人權益無侵害這三種原因之一才能進行,以台北通為例,自服務上線後就受到質疑雖未強制民眾採用,卻將多項市政服務直接綁定,北市府則強調台北通沒有取代身分證或自然人憑證,民眾可依需求自由選擇是否申辦,也了解民眾在便利使用台北通的各項功能時,會擔憂自己的個資在不知情中被濫用,為了強化公開透明,台北通增加了歷程與授權管理的功能,讓民眾可以隨時地查詢自己的使用紀錄及授權紀錄,並且可以隨時取消授權,既尊重民眾的自主權,也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範。

政府掌握大量民眾個人資料,民眾對個資保障也越來越重視。(資料照/顏麟宇攝)
政府掌握大量民眾個人資料,民眾對個資保障也越來越重視。(資料照/顏麟宇攝)

透過單一識別作業免帳密管理問題  強化資安系統防護保障個資

為了整併現有卡證及個人化身分識別機制,北市府訂立了「單一識別服務作業要點」,來落實市政服務總歸戶的概念,如果市民曾經使用過不同服務機關發行的IC卡證、數位憑證或其他線上認證授權,在同意建檔統整後就能運用單一平台開啟各項市政服務,如台北通能應用在市立圖書館個人借閱證、數位學生證以及敬老服務、兒童優惠、愛心陪伴甚至小巨蛋冰宮會員等十多種身分認定,民眾再也不必煩惱需要記憶和管理多個帳密。

臺北市政府透過台北通「單一識別服務系統」目的是為了提供市民更方便的服務。(資料照/取自台北通官網)
臺北市政府透過台北通「單一識別服務系統」目的是為了提供市民更方便的服務。(資料照/取自台北通官網)

既然公務機關擁有龐大的個資,在運用和安全管理方面,就應該堅守不能租售或任意交換任何個資給其他單位的原則,只有在線上活動及網路調查、針對全體使用者的統計分析與評估研究、提供其他服務選擇或優惠權益等層面,在民眾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才得以運用;且數位平台須配合公開金鑰認證基礎建設、加密通道及資料庫欄位加密技術、源碼檢測等作法,並對資訊機房以專業設備及防護系統來強化防駭,才是對民眾個資的最佳保障。

民眾主動關注個資議題  政府依法運用保護  攜手邁向數位便利生活

基於各項業務執行或便民服務的需求,政府蒐集資料的目的本來就很多元,加上科技日新月異、政府推動數位化平台確實大幅增加生活應用上的便利性,但前提是政府應該在運用及保護民眾個資中取得平衡。既然民調結果突顯社會大眾不甚理解政府蒐集個資目的,政府就應該加速改善執行層面SOP,擴大宣導和第一線人員溝通,確實在蒐集個資時清楚告知完整需求和保存運用方式,喚起民眾對個資流向的重視,也要在內部善盡保護管理個資的責任,為邁向數位政府做好準備。

(臺北市政府法務局 廣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