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欽觀點:幣圈夢碎天堂時─再論加密貨幣的監管

2022-07-13 06:50

? 人氣

另外值得注意的趨勢是,雖然與美國知名加密幣交易所Coindesk同屬一集團的Grayscale 投資公司向SEC申請將其價值 135 億美元的比特幣信託 (GBTC) 轉換為比特幣現貨ETF,於今年6月29日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拒絕;SEC卻已於去年第三季與今年4月分別依據1933年證券法與1940投資公司法核准比特幣期貨 ETF的申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片來源: Statista(蔡明欽提供)
圖片來源: Statista(蔡明欽提供)

縱然加密幣投資似乎勢不可擋,筆者謹藉金融海嘯發生前後華爾街巨頭變化描述如下,提供投資人反思的素材。2008年的金融海嘯改變了全世界,華爾街金融巨擘的資產規模也重新洗牌。詹姆斯·戴蒙(Jamie Dimon)於1998年離開花旗集團(Citigroup)總經理職位,之後加入Bank One成為執行長。2004年成為摩根大通(JPMC)總經理,2006年升任摩根大通董事長。摩根大通在海嘯前市值遠小於花旗集團。2001年底摩根大通以1,060億美元市值僅占花旗集團市值2,811億美元的37.73%。2007年次貸風暴開始引爆,當年9月花旗集團市值仍有2,324億美元。1年後,也就是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時的2008年9月,花旗集團市值遽降至1,118億美元;摩根大通市值則為1,740億美元,已超越花旗。幾個月後,2009年2月,花旗集團市值僅餘85億美元,蒸發92%;摩根大通市值則為858億美元,為花旗的10倍。

「他清楚知道他所掌舵的金融機構風險何在,摩根大通也因此避免了其他銀行在發生金融海嘯前幾年所犯的許多重大錯誤。許多銀行高層將風險管理授權給部屬,但他親自監督風險管理。」美國知名避險基金Pershing創始人Bill Ackman曾於2008年底如此評論戴蒙的企業領導風格。戴蒙對風險管理的極度重視,幫助摩根大通在很大程度上避開了次級抵押房貸、結構性投資商品(SIV) 和擔保債權憑證(CDO) 等衍生性商品。「戴蒙覺得報酬與風險不相稱,不值得冒險。當時這樣的決策很難下,因為如果方向錯了,就會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這些金融商品雖然推升了本世紀初的信貸繁榮,提高了花旗、美林和瑞銀等競爭對手的收益;但也使得花旗集團於2008年底一落千丈,摩根大通反而後來居上,一舉成為全美資產最大的金融巨擘。

資料來源:Companies Market Cap(蔡明欽提供)
資料來源:Companies Market Cap(蔡明欽提供)

那麼,戴蒙對比特幣的看法如何?2017年9月戴蒙對比特幣的評語是:「它是個騙局。」(It’s a fraud.) 當時比特幣價格一枚4,148美元。不僅如此,當年10月戴蒙還加碼說道:「如果你蠢到去投資比特幣,早晚有一天會付出代價。」;3個月後的2017年12月15日比特幣價格來到當時的最高點,一枚19,650美元。2021年10月12日戴蒙再次評論比特幣:「比特幣是沒有價值的。」(Bitcoin is worthless.) 當時比特幣價格一枚已超過60,000美元。而僅僅8個月後,今年6月17日比特幣價格一枚已跌至18,948美元。無論價格如何曾經狂漲,對照戴蒙對比特幣,或是金融商品的風險控管所持一貫立場,筆者認為值得投資人一再深思參酌。此外,如同華爾街日報加密幣產業資深記者Paul Vigna所評論:「華爾街今日在加密幣市場的作為,並不見得是好主意,也並不表示加密幣保證使投資人富裕。」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明欽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