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欽觀點:矽谷銀行末日啟示錄─破繭而出的金融業企業文化

2023-06-29 07:10

? 人氣

2023年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SVB)因流動性不足突然倒閉,結束40年營運,寫下美國歷來規模第2大的銀行倒閉案。(資料照,美聯社)

2023年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SVB)因流動性不足突然倒閉,結束40年營運,寫下美國歷來規模第2大的銀行倒閉案。(資料照,美聯社)

相較於台灣目前僅餘38家商業銀行,美國的銀行家數在1980年代曾超過14,000家,伴隨著金融機構間的整併與金融科技的發展,美國的銀行家數不斷減少,截至去年九月的統計仍有超過4,100家的商業銀行,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 保障的存款餘額高達23.6 兆美元。一家中型銀行的倒閉在美國本不足為奇;然而,其歷程具有教科書經典案例態樣,本文嘗試自其興盛衰亡進一步探討金融業的企業文化特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矽谷銀行興亡簡史

縱然在舊金山與波士頓共計分佈17個分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屬中型社區銀行,於今年3月10日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前,並非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銀行。矽谷銀行著眼於了解並滿足新創業生態系的需求,提供為新創業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務;自創投貸款到初創企業與創投公司的現金管理,直到涵蓋科技新貴創業家的財富管理,無一不是矽谷銀行深耕的業務項目。矽谷銀行在以色列和歐洲的科技界也佔有一席之地,因為這家銀行真正了解新創行業的需求。可以說,矽谷銀行與科技新創業早已形成脣齒相依的關係。

矽谷銀行於2022年底資產達2,090億美元,存款達1,754億美元;就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幾年之間迅猛發展,以其資產規模排名而言,已然躍昇為全美第16大銀行。其股價伴隨科技業與加密幣圈的一飛衝天,2021年底已逼近每股800美元。

美國聯準會自去年3月啟動的連續升息迫使銀行提高貸款利率,導致科技新創與中小企業在景氣下行時無力融資。加以銀行資金的一大部分已在早先購入低利國債,矽谷銀行被迫於3月8日宣佈增資22.5億美元,企圖強化其資本結構。與此同時,矽谷銀行卻輕率的宣稱因籌措現金而被迫出售210億美元的證券,必須認列18億美元的投資損失;這是矽谷銀行急速螺旋式墜落的開端。正值監理機構嚴密監視其作為之時,其信息宣布的內容、時點與其公司治理令人匪夷所思。隔日,3月9日,矽谷銀行股價應聲大跌,單日竟下滑60%,收盤價106.04美元(參見附圖)。再隔日,3月10日,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署(DFPI) 以流動性不足與資不抵債宣布接管矽谷銀行,其後則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繼受。

矽谷銀行崩盤前五年股價表現(圖片來源:富士比)
矽谷銀行崩盤前五年股價表現(圖片來源:富士比)

本文整理學者專家的看法,探討、歸納矽谷銀行迅速倒閉事件的幾個主因如下:

一、崩盤前已有警訊

矽谷銀行倒閉的根源可追溯到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當時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並大舉以量化寬鬆刺激經濟增長。全球利率低至接近零或是負值,少有可以讓資金發揮作用之處,這也導致巨額創投資金湧向新創企業,而許多這樣的資金流入矽谷銀行,只因她一直是新創企業銀行業務需求的首選。2021年,創投資本挹注至科技新創業的總額高達3,300億美元,是2020年的兩倍。短短三年內,矽谷銀行的存款金額竟以倍數急遽增加。2018年,矽谷銀行僅有490億美元的存款。到2020年底,存款金額達到1,020 億美元。2021年,已成長至1,892億美元。到2022年底,由於客戶受到股市場疲軟的影響,存款餘額略微縮減至1,754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明欽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