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欽觀點:矽谷銀行末日啟示錄─破繭而出的金融業企業文化

2023-06-29 07:10

? 人氣

四、法令鬆綁效應

矽谷銀行。(圖/AP)
雖然在金融領域中仍存在歧異看法,另一個為學者專家所詬病的原因是法令的鬆綁。圖為矽谷銀行。(資料照,美聯社)

雖然在金融領域中仍存在歧異看法,另一個為學者專家所詬病的原因是法令的鬆綁。2015年,矽谷銀行執行長貝克以其銀行僅為中型銀行,屬低風險而非「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金融巨擘,且一向支持能創造就業機會的新創企業為由,向國會議員遊說,要求中小型銀行無須遵循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巴馬政府制定的金融改革法案。2018年5月24日時任總統川普簽署《經濟增長、監管鬆綁與消費者保護法》(The Economic Growth, Regulatory Relief,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成為法律,該法案旨在放寬2008年金融海嘯後頒布實施的法規《陶德-法蘭克法案》。鑒於《陶德-法蘭克法案》的子法《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禁止銀行進行投機性投資,川普總統簽署的新法規修訂了《沃爾克規則》,以豁免某些銀行受其約束(主要指類如矽谷銀行資產規模的中小型銀行)、允許銀行降低準備金以增加放貸、簡化銀行的遵法流程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融專家中有認為2018年通過該法案,係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亦即1,000億至2,500億美元資產規模的銀行並不足以造成系統性風險,從而有必要放寬對中小型銀行的監管。遺憾的是,最近一連串的歐美銀行倒閉事件似乎證明這樣的假設仍欠缺周延考量。

漣漪效應餘波蕩漾

就在景氣走入下坡之際,矽谷銀行突如其來的倒閉事件波及新創事業的持續營運,借款人與存款人欲意提款卻不得其門而入,且造成大量員工失業。有傳媒觀察家認為,無論就能力與品格,這家銀行的經營階層顯然不如兢兢業業以避免損及投資人與客戶的其他區域銀行與信用合作社。這些區域銀行與信用合作社大都具90年歷史,甚至超過百年的老牌金融機構,而非僅有40年歷史且就在這幾年間突然大起大落的矽谷銀行。截至2022年底,全美有 4,759家存款受FDIC保障的信用合作社,社員人數合計超過1億3千5百萬人。

緊隨著矽谷銀行,3月12日美國監管機構關閉了總行位於紐約,也遭遇擠兌的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 。拜登總統於同日聲稱美國納稅人無須為政府救援金融機構的行動買單。5月1日,全美資產最大的摩根大通銀行宣布自FDIC手上併購亦面臨擠兌危機的加州第一信託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 ,美國區域銀行的擠兌風波至此方歇。

AIG事件前車可鑒

2008年10月美國眾議院「監督與問責委員會」(House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Committee) 主席Henry Waxman 指稱當年3月7日美國「節約監管局」(U.S. 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簡稱OTS) 曾去函美國國際集團(AIG),針對該集團旗下AIG Financial Products (簡稱AIGFP) 的風險管理與公司治理表達關切。信函中提及,AIG總部對AIGFP的監督缺乏獨立性、透明性且無法深入查核;AIG風險管理單位在AIGFP最高主管約瑟夫•卡薩諾(Joseph Cassano) 阻撓下,甚至無法查核AIGFP的交易紀錄。AIG簽證會計師PWC亦層提出類似的警訊。AIGFP位於倫敦,數年間持續出售CDS (信用違約交換)給予銀行、機構法人或個人投資人,收取保費,而於投資人所持有的MBS(不動產抵押證券)或CDO(抵押債務債券)虧損時予以賠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明欽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