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一個歐洲國王在非洲,面對先人犯下的種族滅絕罪行

2022-06-21 06:20

? 人氣

剛果很快就爆發政爭、政變與內戰,比利時與美國政府是幕後黑手。盧蒙巴的總理任期3個月就結束,他試圖力挽狂瀾,但在1961年1月被叛軍俘擄、刑求、處決,得年僅35歲。他的遺體遭到毀棄,但一名比利時警官留下一枚他的牙齒,當作戰利品。2002年,比利時國會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出爐,直指布魯塞爾當局在剛果獨立之初橫加干預,對盧蒙巴的慘死負有重大罪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60年6月30日,剛果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盧蒙巴(Patrice Lumumba,左)簽署獨立法案,右為比利時總理艾斯肯斯(Gaston Eyskens)(AP)
1960年6月30日,剛果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盧蒙巴(Patrice Lumumba,左)簽署獨立法案,右為比利時總理艾斯肯斯(Gaston Eyskens)(AP)

盧蒙巴死後,軍頭莫布杜(Mobutu Sese Seko)大權獨攬,此人是近代非洲最貪婪無恥的獨裁者,榨取民脂民膏窮凶極惡,堪稱「非洲的馬可仕」,但仍因「反共立場堅定」而得到歐美國家力挺,1997年才在政變中垮台。時至今日,剛果仍是全世界最貧窮、混亂的國家之一,最近又與鄰國盧安達(也曾是比利時殖民地)劍拔弩張,軍事衝突一觸即發。

1960年,非洲之年

剛果廣土眾民,坐擁優越的天然資源,但是拜前宗主國比利時之賜,注定國運多舛。196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分,包括剛果在內,非洲誕生了17個國家,史稱「非洲之年(Year of Africa)」;這些國家的發展之路大多與剛果同樣崎嶇坎坷,前殖民宗主國的糟蹋、干預與利用同樣難辭其咎,每一個國家的失敗都是歐洲帝國主義罪行的見證。

從非洲往外延伸,歐美國家對於所謂「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歷史虧欠深重,償還與救贖仍是漫漫長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歐美國家以義憤填膺的姿態呼籲「國際社會」抗俄援烏,但全球南方國家反應冷淡,想知道原因?看看比利時與剛果的歷史恩怨,看看歐洲對待烏克蘭難民與非洲、阿拉伯、阿富汗難民的雙重標準與兩副臉孔,想想歐美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氣候危機援助,想想2003年美國侵略伊拉克戰爭。近年,中國,一個在非洲(還)沒有帝國主義前科的國家,成為許多非洲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資金來源,剛果也不例外。

2022年,剛果民主共和國(AP)
2022年,剛果民主共和國(AP)

「加害者後代」與「受難者後代」的對話

比利時國王菲利普2年前致函剛果總統齊塞克迪(Félix Tshisekedi),對剛果自由邦時期的歷史傷口「表達最深沉的遺憾」,如今首度走訪先人一手打造的人間煉獄,展開「加害者後代」與「受難者後代」的對話,算是為其他歐洲國家做了示範,但也只是一個開端。從經貿、安全、環境到外交,歐洲國家能為、該為非洲做的事還非常非常多。

布魯塞爾近郊有一座「皇家中非博物館(Royal Museum for Central Africa)」,1898年利奧波德二世在位期間落成,用來彰顯陛下在剛果自由邦的豐功偉業,昔日最有名的景點是「人類動物園(human zoo)」:複製剛果村莊,「圈養」剛果村民,供利奧波德二世的子民觀賞。

博物館中收藏多達12萬件非洲文物,其中約8萬4000件來自剛果,獲取方式當然是偷、搶、拐、騙。菲利普國王此行為剛果政府送上一份清單,但也只是清單,8萬4000件文物的歸還仍遙遙無期。事實上,比利時社會至今仍有不少人堅信:利奧波德二世對剛果貢獻良多,是那個野蠻國度的開發者、開化者、基督教福音傳播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