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疫情省思科技化普及的重要性

2022-06-16 05:30

? 人氣

疫情發生確實會有些生活模式改變,對於平常就在使用科技的人,或許較容易適應,但我們更該協助無法適應的族群。(示意圖/Pixabay)

疫情發生確實會有些生活模式改變,對於平常就在使用科技的人,或許較容易適應,但我們更該協助無法適應的族群。(示意圖/Pixabay)

Covid-19疫情持續到現在已有兩年多,許多人的生活也都被迫要有所應變,學校遠距教學、公司遠距辦公、視訊問診…等,運用這些科技來應變疫情,而當大家認為這些運用得相當方便時,我們更該思考科技化是否真的普及?以及臺灣目前科技化普及的狀況究竟是否足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遠距教學在臺灣推行順利的原因,是因為臺灣有義務教育,因此在疫情爆發時,政府便能透過第一線的老師,將教育部陸續備用的電腦資源發給學生。平常在學校也都有電腦課程,因此對於學生來說使用電腦並不陌生。而大學以上的學生大多都有筆電或電腦,少數沒筆電或電腦資源的學校都有配套措施。看來似乎沒什麼問題。然而也要注意,這些都是青年世代、青少年的情況。對於他們來說要科技化並不難,只要給予足夠的設備資源就能夠推行。

「科技化」看似在疫情下順利推動的時候,我們更該關注在科技推展的陰影處。現在「快篩陽性」需要經由視訊問診或至鄰近診所經醫師確認後,才屬確診。視訊問診推行的時間點確實是有點匆促,但可以減緩第一線醫療人員進行PCR的人力。對於大多數人,視訊問診可能不難,但對於一些獨居長輩、較高齡的長者來說,視訊問診就有其困難度了。先別說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就算有手機,以筆者過往在推行共融式社會服務時,就還是發現有「數位障礙」的狀況。有些長輩雖有智慧型手機,但也僅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功能。那麼,獨居長輩如何藉視訊問診呢?屆時一樣是需要區公所第一線人員協助,但在疫情嚴峻之際,將人力妥善運用才能讓醫療人員、防疫人員的業務量不會爆增。

除了不會使用視訊問診的長輩之外,另一關注的是過往需要支持性陪伴的病患或者是長輩,在疫情下也不容忽視。問題之一在於,這些人不一定每位都會使用視訊或者是其他線上互動的模式。而且在實務經驗來說,缺少了最重要的實體「安全感」,對高齡者來說即便有人談心、陪伴,但沒看到社工本人或者志工,多少還是會有失落感。兩年前雖然許多社福機構已漸漸地未雨綢繆協助個案學習科技資源的使用,但速度比不上疫情擴散的快。

此外,並非每個地方的網路訊號、設備都足夠完善。如果在網路設備較不好的地方要推行科技化普及,就頗有難度。或許政府即將在七月成立的數位發展部,未來該將偏鄉網路普及列為政策重點項目。網路的普及並不是說讓人人免費使用,而是當再發生像此次疫情一樣的事件,可以利用相關單位傳遞免費的使用碼。不論是在居隔或者是在視訊問診、視訊關懷上都能夠更加便捷。不僅網路架設需要普及,政府對於科技化教育亦能利用許多管道讓長者能夠學習。雖然社福團體已漸漸在推行,但服務團隊的力量、人力是有限的,建議能夠運用里幹事、鄰長、社區大學來推行,甚至能夠運用與學校服務學習合作共推青銀學習,如此多方進行科技化普及,在推行上更有效益。

疫情發生確實會有些生活模式改變,對於平常就在使用科技的人,或許較容易適應,但我們更該協助無法適應的族群!平常我們認為看似方便的解決方式或許對於他們來說是相當困難。疫情不僅是考驗政府,更是讓我們從疫情中學習。許多看不見的角落在疫情下一一浮現,而這便是在疫情後相關單位需要去努力改變。

*作者為大九學堂二期學員、國立臺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生。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