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這一天,一場1萬3000公里的海上長征畫下句點,遠方的大英帝國拿下勝利

2022-06-15 22:23

? 人氣

1982年,福克蘭戰爭,遠征南大西洋的英國艦隊(Griffiths911@Wikipdia / CC BY-SA 3.0)

1982年,福克蘭戰爭,遠征南大西洋的英國艦隊(Griffiths911@Wikipdia / CC BY-SA 3.0)

許多關注台灣、中國、美國三方情勢的人士,會著眼於三方的相對距離,強調「台海一旦開戰,美軍鞭長莫及」,好像駐紮日本、南韓、關島的美軍都是稻草人。看看歷史,1905年,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以逸待勞,殲滅從波羅的海出發的俄羅斯第二太平洋艦隊。但40年前的6月14日,另一場「近水樓台」對上「鞭長莫及」的戰爭畫下句點,一個遙遠且式微的帝國贏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Islas Malvinas)」——位於南大西洋,距離阿根廷本土約480公里(比台灣海峽寬一點),距離英國本土約1萬3000公里。群島是彈丸之地(台灣的1/3),人口約只有3400人,也沒有什麼戰略價值或經濟價值。但40年前,阿根廷與英國為它大動干戈,寫下當代軍事史精彩的一頁。

和許多國家的領土、領海爭議一樣,福克蘭群島對其兩個「祖國」價值不高但意義重大。英、阿從1833年開始就為群島主權爭議不休,英國有感於「鞭長莫及」、維持成本高昂,一度有意將群島送給阿根廷,但島上大部分為威爾斯人、蘇格蘭人後裔的島民堅絕反對,倫敦當局只能作罷,但與阿根廷持續外交磋商。

1982年情勢丕變,阿根廷軍事執政團(junta)面對國內經濟凋敝、示威抗議四起的困局,決定鋌而走險,以「收復失土」來挽回人心。4月2日,阿根廷大軍發起「羅薩里奧行動(Operación Rosario)」登陸福克蘭群島,島上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奮勇抵抗,但寡不敵眾,很快就遭到壓制,首府與最大港口史坦利港(Port Stanley)失陷,英國總督杭特(Sir Rex Hunt)。隔天,阿軍攻佔鄰近的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

果如阿根廷軍頭總統加爾鐵里(Leopoldo Galtieri)所料,全國民眾歡欣鼓舞,走上街頭感恩偉大領袖、讚嘆偉大領袖。英國這方也起身應戰,「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et Thatcher)接受軍方建議,發起「全體行動(Operation Corporate)」,在短短幾天之內組成一支由127艘船艦組成的遠征軍,包括兩艘航空母艦「競技神號(HMS Hermes)」「無敵號(HMS Invincible)」、核動力潛艦「征服者號(HMS Conqueror)」,連豪華郵輪「伊麗莎白女王二號(Queen Elizabeth 2)」都被徵用,浩浩蕩蕩開往1萬3000公里外的戰區。這是二戰1945年之後,英國陸海空三軍首次同步部署。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