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觀點:後段私大招生亂象側記(二)

2018-05-03 06:50

? 人氣

但以上設定是反啟蒙的,是讓大學生永遠維持未成年狀態。我的主張是,在大學場域中,家長應退位為家人。讓大學直接與大學生成為互為主體的對話夥伴。只有在這樣的關係定位下,大學生方有可能走出依賴、切斷家父長制的臍帶,發現自我和培養獨一無二的主體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華大學親師座談。(youtube截圖,資料照)
南華大學親師座談。(youtube截圖,資料照)

冗長的同義反覆

全程觀察本校在臺北的親師座談會。我當然肯定校長及其他主管、老師、職員和工讀生的辛勞。但整個親師座談會的效益為何?答案恐怕不見得跟努力的程度成正比。從那麼多教職員工生的服務、交通、餐點的直接成本,和所犧牲的時間成本來看,學校在親師座談會的努力是事倍功半的。

從學生端(或家長)來看,選擇校、系的決策牽涉各種主客觀因素(很多,這裡就不贅述了)。但態度上心證是否已定,可粗分三種:要唸/不唸/未決定。前二者很難因為這場座談會而改變心意。未決定應該是座談會發揮關鍵一擊的機會。除非在座談會中能接受到關鍵的新訊息,足以打動家長或考生,否則一切努力都有可能徒勞無功。

可惜的是,親師座談會中,校長、各一級主管鉅細靡遺的超時報告,似乎難以產生打動人心的效果。如果長官報告內容是考生事前(高中入班宣導、系上面試、自我搜尋時)就已知且已經聽過多次的,那麼長官若再次重覆述說那些已知的訊息,且沒有任何增添,則對考生而言,他/她們現時所接收到的,就是同義反覆,也就是已然資訊飽和了。果如此,則長官的報告對考生的決策便難以發生增減效果。

而在這(已經超時)重複訊息的疲勞轟炸之後,再請各系老師帶開座談。我和本系助理接下來的每一句話都很難跳出同義反覆、資訊飽和的框架。家長和學生也很難不產生感覺遲鈍的反應。親師生之間似乎手足無措、捉襟見肘,再難找到話題了。我除了寒暄搞笑之外,真的沒步了。這時,當我們建議提早結束座談時,家長和學生的表情竟然是充滿感激之意。所以我判斷,我個人風塵僕僕地趕來所進行的鞏固考生就讀意願的行動,是失敗的。

南華大學親師座談。(youtube截圖,資料照)
南華大學親師座談。(youtube截圖,資料照)

一個沒有具體指涉的符號

親師座談會中,長官冗長的報告,浮現了一句金句:「態度比什麼(知識、技能)都重要。」(請自行重覆三次)每當各級長官提及此時,台下老師(包括我)率皆頻頻點頭稱是。但,請等一下,「態度比什麼都重要」,然後呢?怎麼沒有下一句?我很好奇,「態度」這個詞的內涵和外延所指為何?你預設的意涵和我是否相同?因為少了下一句,造成「態度比什麼都重要」的宣稱,成了一句虛無縹緲、含糊不清、空洞不實的贅語。

有一位處長說,在職場上,知識、技能都可能過時,但態度永遠決定高度。請問這個態度是指:順從老闆?還是逆來順受?還是陽奉陰違?還是批判?還是反抗?以上每一種都是態度。長官偏好那一種?若沒說清楚,則「態度」這個符號就會失去作用力。

我無意對這個現象進行嘲弄和揶揄,反而更覺得需要藉此自我警惕。一個人在行政職上久了,有可能不自覺地增長官大學問大的我慢心。在權力的優勢氛圍下,所說的話,即使空洞,也總是迎來屬下的讚嘆和奉承,久而久之,自己非常有可能內在的語言學轉向。也就是,說話越來越習慣定言、命令和訓示,反而忘了論辯、對話和反思能力。基於此,我更加確定了一件事,自己絕對不能擔任行政主管,否則終究會落到面目可憎、言語空洞的地步。

最後,我很好奇,一句沒有作用力的空話,為什麼人們還點頭稱是呢?社交禮儀是我能想到的答案。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