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80年代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2015-02-23 04:10

? 人氣

80年代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經濟學上專業的計算與庶民的感受,是有相當的落差。(取自騰訊大家網0

80年代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經濟學上專業的計算與庶民的感受,是有相當的落差。(取自騰訊大家網0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伴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經年積累之後,物價的落差產生出一個持續的爭論話題:80年代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或者,現在的100萬,再過20年,又相當於多少錢?這個話題,既是酒桌飯局上的話題,也是經濟學家們研究的問題,要完整、正確的回答並不容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正統的經濟統計數字來看,答案最為清晰。從1978年到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平均為105。這也就是說,物價每年上漲5%,37年間物價變為了原來的6倍多。現在的1萬塊,相當於1978年的1600塊,反過來說,當時的萬元戶,則相當於現在的6萬元。顯然,這個最為清晰的答案與老百姓的感受差異巨大。80年代初期,萬元戶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稱號。1萬元的存款,在那個時候意味著一筆巨大的財富。時間過去35年,6萬元僅僅是城鎮職工一年的平均工資,根本不算什麼財富,也不會引來羨慕。最為清晰的答案,令人難以接受。

造成這種現象的,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本身的原因。人們生活所需的商品非常之多,隨著時代的發展,還在變得越來越多,不同階層、購買不同商品的人群,對物價上漲的感受都不相同。CPI永遠是一個抽樣,不可能覆蓋人們生活的所有方面。


比如,CPI沒有包含房價,雖然房產作為一種資產並不應該包含在內,但是,房價卻是人們感受物價的重要因素。再如,中國的CPI中,豬肉佔比過大,而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恩格爾係數的提高,食品對人們物價的感知的影響會越來越小。所以,CPI與人們的感受之間存在系統性偏差。而且,CPI作為政府向社會公佈的物價指數,具有一定的政治壓力,在中國現實之下,也會出現一些失真。


正是由於CPI不符合人們的感受,人們開始關注其他方法推導出來的通貨膨脹率。弗里德曼有句著名的話:“通貨膨脹歸根結底是個貨幣現象。”作為貨幣主義理論大廈的地基,費雪公式MV=PT,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社會的價格上漲水平。在這個公式當中,M是指貨幣總量,V是指貨幣流通速度,P是指商品的平均價格,T是指總交易商品量。簡單的說,貨幣的流通數量一般不變,當全社會的商品產量不變的時候,貨幣增加了,價格就會上漲。在真實世界中,貨幣量增長的同時,社會每年也在創造出新的財富,這就表現為GDP的增值。也就是說,貨幣量與產品的量都在同時增長。所以,不能說錢增加了兩倍,購買力就會變為原來的二分之一。


相對來說,費雪公式依據的是一些不那麼具有政治壓力,也相對沒有系統性偏差的數字。2000年到2010年,央行數據顯示我國貨幣供給年均增速19%左右,統計局數據顯示實際GDP年均增速為10%,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經測算略為正,那麼按照費雪方程的一個變形:m+v=p+y,中國的年均通脹率大約9%,即十年翻了一番,遠高於統計局給出的CPI年均1.7%的增速,似乎更符合我們的切實感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