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君觀點:江蘇「鐵鍊女」事件啟示──有聲音的女性才有路可走

2022-03-13 05:40

? 人氣

中國江蘇省徐州豐縣一名女子、8個孩子的母親因長期收到人身自由限制與虐待,引起中國乃至世界關注,再次掀起對於人口販運與女性權益的倡議。(資料照,取自微博)

中國江蘇省徐州豐縣一名女子、8個孩子的母親因長期收到人身自由限制與虐待,引起中國乃至世界關注,再次掀起對於人口販運與女性權益的倡議。(資料照,取自微博)

當柏林女性大聲喊出自身訴求,人們也有理由相信:江蘇「鐵鍊女」也有權從「沉默的活的肉體機器」,贏回自己最基本的開口的權利。

2022年3月8日,是德國首都柏林增設「國際婦女節」為公眾假日的第4個全民公休日。四年以來的每年今天,在主題多元、聲勢浩大的遊行之中,女性權益重新得到聚焦與討論。2022年的3月8日,遊行或將無可避免地傾斜於烏克蘭戰火之下的婦女與兒童權益。而在中國,震驚世人的江蘇「鐵鍊女」事件,無疑也將再次成為社會反省女性權益與人身安全的焦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使在德國這樣的發達民主國家,女性權益保障話題也從不過時。在2019年柏林議會的表決過程中,該節日的設立曾招致眾多爭議,並從頭年11月就開始了漫長的辯論。在野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党(CDU)認為,基於不堪回首的冷戰經歷,柏林更應把具體的歷史紀念日(譬如11月9日柏林牆倒塌日)設為公眾節日。而在難民潮中興起、代表右翼民粹的德國選擇黨(AfD)則提議,柏林應向北部一些聯邦州學習,把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日(10月31日)設為公眾假日。與此同時,經濟實力最為雄厚,不斷補貼聯邦財政的巴伐利亞州也提出異議,質疑這天設為公眾假日只會削弱更多勞動時間。甚至還有從未留意過婦女節的民眾感到疑惑,認為為女權設立公眾假日只是小題大做。面對種種爭議,柏林議會最終還是以87:60的微弱優勢獲得了提案的通過。

表決之後,一如正常的議事程式,各種爭議在大致的社會共識下迅速平息。媒體與公眾相互提醒,不分男女老少均應首先享用這個清新的節日;而各大商店也依法停業關門,並不促成媚俗的資本主義女性商品促銷攻勢。而無數女性則選擇走上街頭,為女性權益發聲,並舉行聲勢浩大的集會。出乎意料的是,這幾年來,在政界曾經表達反對意見的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相對保守的天主教女性聯盟也走上中心廣場進行集會。她們呼籲社會重視與改善母親們的處境;也呼籲天主教打破陳舊的教規,賦予女性神職人員更多的權益與機會。這一系列生機勃勃的女性自主行為再次刷新人們的視野,迫使全民直視當下女權問題的迫切性與現時性,譬如:百年男女平權歷程發展至今,究竟哪些領域仍令女性感受歧視?而社會整體又該如何加以改善?因此,當柏林首次把三八婦女節作為全民休假日慶祝之際,德國民調研究機構YouGov調查顯示:在全聯邦範圍內,54% 的受訪者願意效仿柏林,設立三八國際婦女節為公眾假日,僅34% 的受訪者表示反對。

德國慕尼黑婦女倡導脾酒節慶中女性的人身安全(Stars and Stripes網站提供)
即便並非全然贊同將三八婦女節定為國定假日,但德國慕尼黑婦女仍倡導啤酒節慶中女性的人身安全。(資料照,Stars and Stripes網站提供)

在更深層面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包含強烈民族主義思潮的右翼德國選擇黨(AfD)的觀點,恰恰與天主教女性聯盟的自發集會形成意想不到的悖論,這直觀反映了政治、宗教、女性自主權之間的激烈拉鋸戰。默認父權特色的政治人物主張以傳統宗教節日代替現代女權節日,是政治潛意識中意欲更多結合宗教、以共同構築社會權威秩序、並默認這種秩序優先於女權的等級制心理折射。但即便如此,意識形態亦較為保守的傳統天主教聯盟女性,卻基於日常生活中的女性經驗而主動介入公共領域,以政治行動(遊行集會等)要求實施更多的女權(特別是針對育兒婦女的更多就業機會、 更合理的稅收政策、 更豐厚的養老金等等),以及打破傳統的男性世襲特權地位(譬如天主教內部神職人員性別許可權)。因此,即便這些走上慕尼黑街頭的普通女性們本身並未意識到,當她們僅僅基於自身的困頓經驗而進行呼籲,這種自發行為本身就意味著:在一個新的社會時期裡,是遭受忽略的社會群體在對現有政治狀況進行突破,是對保守政治欲聯手神權而形成威權秩序的鮮活衝擊。而當柏林女性高聲呼籲「以月經帶對抗勞力士」時,表達的則是新時代女性對物化女性的抗議:勞力士代表著高端的資本主義物質消費,象徵著金錢物質與相對應的權力;而與之相對,覺醒的女性卻毫無懼色地高揚自己最原始的生理特徵。這不僅象徵著女性們勇敢地直視自己的身體,拒絕以「男性凝視」(male gaze)進行定義;也意味著她們拒絕迎合物質與權力,拒絕為之物化自己原初的身體。

奪回身體的自主權與話語權 象徵奪回鬥爭的武器

而當提及「身體」等自第二波女性主義浪潮以來就被直言不諱地進行討論、並意欲被女性主義者們從「肉體」的概念中奪回自主權的敏感話題,則不可避免地令人聯想起近日震驚世人的中國江蘇「鐵鍊女」事件。栓在其脖頸上的冰冷鐵鍊、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單薄軀體、殘缺的牙齒與苦難的表情、以及「阿哥,我就跟妓女一樣,成天、妓女一樣!」的聲淚控訴,無一不把父權社會中男性及權力對女性的摧殘壓制揭示得無比直觀,從而從視覺到心靈均予人巨大的震撼。按照佛洛德的理論,傳統的纏足文化象徵的是對女性的閹割,當這種限制行動自由的「閹割」於當今世紀以「鐵鍊」等的形式出現,代表的本質仍然在於男權對女性身體的極致殘害與控制;並且,這種情況顯然並非個案,因為這也同時體現在被鐵鍊拴住、「鐵鍊女」隔壁的鄰居鐘某仙身上。據媒體報導,該女性正是因為多次逃跑而被「丈夫」打斷雙腿,從而淪落為完全失去人身自由、神志不清的悲慘的「趴地女」。

2022年,中國徐州八孩母親(推特)
中國徐州出現一名疑似被用鐵鍊拴著並囚禁的女子,為8個孩子的母親(資料照,擷取自Twitter)

而江蘇「鐵鍊女」在另一視頻中發出的這個「世界不要俺」的悲鳴,則清晰表明:在陽性價值的規範制度裡,即使她作為八個孩子的母親是豐饒多產的資源之泉,但榮譽與利益仍然歸於被她指認為 「強姦犯」的「丈夫」董某民(其存在疑點的「合法結婚證」上的「丈夫」,甚至被包裝為可敬的慈父),以及當地政治運作制度與基層幹部(譬如作為扶貧運動與愛心關懷行動的政績)。而她自身作為女性主體,則被安置於「無人之地」(破舊偏僻的小茅屋)並被掠奪一切;殘留下的,僅僅不過只是賴以維持最低生命運作的殘羹冷炙,並同時要承受男權社會的醜化與玷污(譬如不加區分緣由與細節的「精神病」稱謂與認定),宗族制度的共同壓制(譬如長達二十餘年無法得到解救等),以及父權制公權力的公然淩辱(其中包括五次調查通告中對」合法婚姻「的草率認定、被民眾普遍質疑的身份鑒定等等)。

當世界已經經歷第三波女性主義浪潮,並早已沉浸於後結構主義(Poststrukturalismus)的「去中心化」女權思潮中,社會總體如何進一步正視女性生理特徵(包括女性身體本身與繁衍的功能),女性如何對自身的身體與情感賦予更為主動性的掌控權(包括堅決抵制性騷擾的性自主權),已經成為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而江蘇「鐵鍊女」事件則無情地粉碎天下女性所有或天真或疏忽的迷夢與幻覺,再次以21世紀中落後而原初的女性悲慘處境,強有力地警示出艱辛曲折、充滿陷阱的女性解放歷程,並令人深刻領悟到:掙脫父權制的鎖鏈,不管是宗教或黃金鑄就的男性特權,還是宗族或公權力助紂為虐的鎖鏈,其實仍是多麼道阻且長。而這,正是柏林轟轟烈烈的「三八國際婦女節」與江蘇「鐵鍊女」事件看似巧合的交相呼應,所給與當前社會最深刻的啟示。而當柏林女性無懼於在廣闊的社會空間大聲喊出自身的訴求,人們也有一千萬個理由堅定地相信:江蘇的「鐵鍊女」也有權從被壓制的「沉默的活的肉體機器」,贏回自己最基本的開口的權利,並向這世界訴說自己遭遇的一切,從而不再居於無人聽見的「無聲之地」。那是因為:「有聲音的女性,方才有路可走」(法國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學者Hélène Cixous語)。

 

*作者為德國獨立學者。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哲學博士,德國德語國家及地區漢學學會(DVCS)會員。本文首發于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2022年3月9日,經作者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