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2022中美貿易戰的稀土戰略佈局

2022-03-11 07:10

? 人氣

為了降低稀土汙染,中國多年來持續出台各項法規及標準,從開採、提煉、運輸到儲存均有規範,並曾以整治汙染為名關閉過許多礦區。近年在習近平主席「2030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下,稀土產業更面臨綠色生產、降低碳排放的新壓力。中國若在這些方面能有所進展,或可為全球方興未艾的稀土開採風潮提供借鑒,減少一些環境浩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稀土在新能源時代的應用潛力,是另一個關注焦點。例如前面提及的釹鐵硼磁鐵,因為擁有極強的耐腐蝕力,可大幅延長海上風力發電設備的使用年限。又如近年需求量暴增的直流式變頻空調,可減少耗電、大幅提升節能效率,而這種神奇效果主要也是由稀土永磁技術的突破而來。

不誇張地說,若中國能藉稀土霸主地位之賜,掌握綠色新能源時代命脈,這將是繼19世紀英國掌握煤碳能源、20世紀美國掌握石化能源而稱霸世界後,再一次的全球實力大洗牌,影響將極為深遠。

五、結語

1、 掌握國際稀土爭端對我產業發展之影響

稀土產業鏈分為4個階段:開採、分離、純化、應用,而我國屬於終端應用者,對稀土原料的需求高居全球前5位,尤其對高科技產業更為重要。2010年為因應中日稀土大戰,經濟部技術處即在該年底發布的科發計畫中,將「稀土金屬技術突圍與國際合作先期研究計畫」列為優先推動計畫。

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後,美國稀土策略僵局難解,原因即在於第2階段的冶煉分離技術幾乎被中國壟斷,因為冶煉分離汙染大、環境成本高,且環保法規的限制不易突破。但美、日、歐在第3階段的純化產品的技術領域依舊掌握優勢,可與中國相抗衡,所以對我國產業取得稀土產品進行終端應用的影響,應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放眼未來,稀土受限於需求增加、產地集中、出口管制、關稅障礙等因素,國際市場的供給正發生質變與量變,恐將牽動我國產業發展,所以政府必須未雨綢繆,儘快規劃穩定而安全的稀土供應鏈。除了持續維繫與中國稀土產業的良好合作關係外,也應積極參與由美、日、加、澳、歐所組成的「沒有中國的稀土產業供應鏈」團隊,以避免造成國家安全上的隱憂。

2、強化稀土產品應用,為產業提升創新價值

要想為稀土產業創造發展契機,政府應以宏觀角度加以整合各方資源,將稀土產業應用提升為國家發展政策。

目前我國在稀土產業的研發應用及資源回收再利用上,著力較深的項目仍為傳統的磁性材料與發光材料部分。建議未來應以更寬廣的角度,強化稀土產品高階應用端的發展,特別鎖定我方能掌握的高科技項目,如生物醫學、新能源科技,及台灣最具競爭優勢的半導體產業等。

例如在半導體的應用上,台灣在氧化鈰的純化技術是領先的,另在氧化鈰研磨拋光的應用技術也是領先的。其應用的產業包括半導體氧化層拋光研磨、光學玻璃拋光。

另外,我國醫學應用一直站在國際前沿,應加強推動稀土元素在生物醫學工程上的研究與應用。例如:癌症患者目前普遍治療方式為傳統的癌細胞切除手術,病人術後恢復期長且風險高。目前台灣已有研究利用稀土發光元素與癌細胞融合,標記腫瘤位置,並以3D造影呈現,進行微創手術消除腫瘤。未來更期待以質子治療方式為之,惟最終目標是以複合式元素,利用溫控消除腫瘤。

總而言之,我國產業的強項在於應用面的靈活創新,與高效率、低成本的經營手法,且產官學界整合力強。若能正視稀土在產業創新上的無窮潛力,將之提升為國家級科研專案,從小而美的利基企業逐步向上提升,將可在國際稀土兩強爭霸格局下,打造屬於我國的獨特優勢。

註:本文係應工研院推薦為公部門撰寫的研究報告,完成交稿於2022年3月2日。

*作者為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