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2022中美貿易戰的稀土戰略佈局

2022-03-11 07:10

? 人氣

稀土在新能源時代的應用潛力,是一大關注焦點。圖為中國江蘇省稀土礦場。(資料照,AP)

稀土在新能源時代的應用潛力,是一大關注焦點。圖為中國江蘇省稀土礦場。(資料照,AP)

一、中美稀土對抗最新舉措

2022年2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舉行視訊會議,宣布聯邦政府將結合民營企業對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物供應鏈採取加強的行動,而這些行動主要是為了減低對中國的依賴。拜登表示:「中國控制著這些礦物質的全球大部分市場,如果我們自己依賴中國來為今天和明天的產品提供動力,我們就無法建立一個在美國製造的未來。」接著拜登進一步表示:「這不是反中國或反任何其他東西」;「這是支持美國人。這就是我要採取行動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終的會議結論,是美國將對關鍵礦物質和材料的國內生產進行重大投資,結束對中國的依賴。白宮在此次會議之前,提供了一份情況說明書,其中說明了如何進行與民營企業合作的內容,聯邦政府將獎勵投資民營企業,其中特別提到,將對擁有美國唯一稀土礦(芒廷帕斯礦場,Mountain Pass)的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投資3,500萬美元用於分離和加工稀土產品,以建立美國國內完整的稀土永磁供應鏈。(註:2020年,美國政府已向這家擁有美國唯一稀土礦場的公司提供了960萬美元的資金。)

美國為何此時提出上述法案? 因為中國近年來一直修正其稀土的全球戰略佈局,而美國明顯地感受到來自中國進逼的壓力,因而提出相對應的政策。然而中國最新的稀土產業戰略佈局又是什麼呢?

2021年12月23日,中國政府將原本分散的5家稀土企業整合成為一家以重稀土為戰略目標的超級大型公司「中國稀土集團」,並將其總部設於江西贛州,由中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中國稀土集團」與位於內蒙古包頭的「北方稀土集團」遙相呼應、統一調度,將成為中國控制全球稀土產業話語權、出口量及訂價權的有力工具。如此一來,稀土引發的國際競爭將進一步升溫。

中國在20世紀末取代美國,取得全球稀土產業領導地位後,又沉潛努力20年,造就了如今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儲量、產量、出口量、進口量、消費量、專利數」等的多項第一,終於激起美國的危機感,揭開中美稀土大戰的序幕。

二、簡述稀土產業發展歷程的背景

1、稀土是什麼?

稀土是開創21世紀新技術、新產業的關鍵元素,被譽為「21世紀的戰略元素」,因它的使用範圍太廣泛,大至農業、工業、軍事、新材料、石油、冶金,小至平日用到的手機、電腦、顯示器、汽車等等,都有其身影,故也被稱為「萬能之土」。這類元素獨特的電子結構,讓它們擁有絕佳的光、磁、熱性能,只要少量添加,就能讓傳統材料脫胎換骨,性能加倍。在工業領域,稀土是「維生素」;在國防軍事領域,稀土更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是國際戰略物資的攻防重心。

稀土(Rare Earth)是元素週期表中的鑭系元素和鈧、釔共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 稀土元素通常分為二組:輕稀土(LREE)包括:鈧、釔,及鑭系的鑭、鈰、鐠、釹、鉕、釤、銪,共9種;重稀土(HREE)包括:鑭系的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共8種。

稀土金屬的主要工業用途圖表1.png
稀土金屬的主要工業用途圖表。(海中雄提供)

2、中國如何取得全球稀土主導權?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

從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稀土產業經歷了幾個階段 :

1、1960以前巴西是稀土主要供應國。

2、1960-1980美國主宰全球稀土產業。

3、1980-2000中國稀土產業崛起。

4、2000-2010中國獨佔全球稀土產業龍頭地位。

5、2010中國對日本發動稀土禁運,強權間的稀土博奕正式展開。

6、2010-2021全球稀土產業的重新布局。

1980年代以前美國主宰全球稀土產業,然而當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修改了核武器原材料的定義之後,稀土生產就受到了審批、監管、處理和擔責法規的約束。美國唯一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稀土礦山,其開採在1980-90年代因放射性廢料排放受到聯邦調查和當地訴訟,並被課以罰款和賠償。更由於稀土加工、特別是分離與提煉階段的高昂環保成本,芒廷帕斯礦山的稀土都被運到中國進行加工。美國和其他原子能機構成員國,主要是法國,考慮到附加的成本和責任,最終選擇不再開採和提煉稀土,雖然他們仍擁有許多專利技術,但其本土稀土產業已無可避免開始沒落了。

然而當時中國不受這些法規的限制,得以順勢承接西方稀土產業的巨大需求。加上1979年美中建交,兩國處於蜜月期,美國國會還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兩國之間的貨物、知識和科技交流更是大門敞開。另外,日本和法國的公司也開始向中國轉移稀土精煉和冶金技術的知識產權,以賺取暴利。隨後中國以廉價勞力加上犧牲環境成本進行低價競爭,迫使各國的稀土礦廠關門歇業,從此中國成為全球稀土產業的霸主。

2010年以前,因中國出口的各項稀土產品可以滿足全球95%的需求,國際稀土產業基本處於平和發展、皆大歡喜的態勢。然而2010年10月,中國藉由與日本在釣魚台海域衝突事件,對日本採取稀土禁運措施,因而敲響了稀土作為國際戰略物資的警鐘。總結而論,當年因中國稀土產業尚未取得重大技術優勢,只以初階產品廉價出口為主,以致稀土之戰雖一開始聲勢浩大,但最終中國並未占得便宜,不僅對日禁運無疾而終,更宣佈廢除稀土出口稅,又回到戰前的原點,依舊以低價策略鞏固市場,並重新站穩市場龍頭地位。直到2018年爆發中美貿易戰之前,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的8成。

3、稀土―中美爭霸的戰略武器?

受到中日稀土大戰的刺激,各國開始思考擁有自己的稀土資源之必要性,以確保供應穩定,經濟發展不受干擾,因此全球稀土產業開始重新佈局。

中美貿易戰自2018年3月22日開打至今,稀土是否會成為中國對付美國的貿易戰略武器? 眾說紛紜臆測不斷,卻一直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刀出鞘的階段。若中國採取限制稀土出口美國,將是一把傷人損己的雙刃劍,因為歷史殷鑒不遠。

目前美國約80%的稀土由中國進口,無怪乎美國感受到巨大的國安壓力。在此以F35隱形戰機為例,來說明美國軍方因使用中國稀土產品而造成的國安問題。

美國與諸多盟國共同出資約4,000億美元研發打造、堪稱絕密殺手的F35隱形戰機,每架都使用到920磅 (約417公斤) 的稀土金屬。然而2012年8月,美國軍方竟發現戰機雷達系統內的磁鐵並非美商製造,而是中國成都航磁科技公司的產品,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美國國防部企圖處理時,發現情況非常複雜,若要等待美商製造出可取代中國的磁鐵零組件,將曠日廢時,更遑論要求已在服役的戰機進行全面替換,成本將非常昂貴。另一方面,若因此延緩F35的戰略部署,同樣會導致國安問題,可謂左右為難。

事實上,早在1973年,美國就曾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向國外供應商購買將特別用於軍備科技的金屬。這項法案本應於此時適時派上用場,然而諷刺的是,美方最後在綜合評估時間及預算的壓力,以及「中國應不至於會蓄意植入間諜零組件」的評估下,國防部竟決定:「1973年法案的禁制令,不適用某些由中國成都航磁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稀土磁鐵。」之後成都航磁更被列入F35的正式供應商。如此的大翻轉結局令人莞爾,也凸顯美國稀土產業欲「去中國化」的困難。直到2019年5月後,美國才開始認真處理在本土重啟稀土產業鏈的進程。

三、全球及中國稀土資源及供需情形

世界上擁有完整稀土產業鏈的國家只有中國,所以中國幾乎掌握了全球稀土產業的絕對主導權,特別是軍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例如應用於F35先進戰機、制導飛彈等的釤鈷磁鐵,更是牢牢掌握在中國手裡。直到2017年初川普總統上台,把中國正式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丕變後,美國及盟國才竭力展開打造獨立於中國的稀土供應鏈。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研究,這些最初被認為稀有的元素在「地殼中相對豐富」,亦即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並不稀少,總的克拉克值達到了234.51%,比常見元素銅(10%)、鋅(5%)、錫(4%)、鉛(1.6%)、鎳(8%)、鈷(3%)都多。

1、全球稀土的儲量與產量分佈

從儲量上來看,2021年全球稀土儲量約1.2億噸,中國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為4,400萬噸,占比36.7%。

從產量上來看,2021年全球稀土產量約28萬噸,中國稀土產量世界第一,為16.8萬噸,占比60%。

全球稀土的產量和儲量表。(海中雄提供)
全球稀土的產量和儲量表。(海中雄提供)

2、中國稀土開採、冶煉分離及出口現況

2021年12月23日中國稀土集團成立後,隨即改變了中國稀土產業格局,我們可以從年度的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看出其中的變化。

2022年第一批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分別為100,800噸、97,200噸; 相比2021年指標,分別為84,000噸、81,000噸,相比均增長20%。進一步分析,中重稀土的供給並無增量,但集中度明顯提升,其中新成立的中國稀土集團獨佔68%、以利基產品為主的廣東省稀土產業集團和廈門鎢業,則分佔總量14%、18%。至於輕稀土則主要由北方稀土集團提供 (67%)。

推究原因,概中重稀土主要用於航太及國防軍工,具稀缺性及珍貴性,是稀土戰略物資的重中之重,故出口配額不再增加,且集中由南方各集團提供,以保留內蒙古北方集團為戰略儲備之用。

2022年第一批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海中雄提供)
2022年第一批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海中雄提供)
2021年第一批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海中雄提供)
2021年第一批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海中雄提供)

3、美國稀土產業現況

如前所述,1980年代之前,美國曾以唯一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稀土礦山稱霸全球。後在環保及成本等考量下,將優勢拱手讓給中國。經過了40年,中國已崛起且有了完整的稀土專利佈局,使得美國的重建之路顯得坎坷難行。從2019年積極追趕,至今3年,美國本土尚未重建稀土的冶煉分離廠,依然受制於中國。

稀土的重要性,從美國軍方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當可一目了然。

稀土的重要性,從美國軍方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當可一目了然。(海中雄提供)
稀土的重要性,從美國軍方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當可一目了然。(海中雄提供)

據美國國防部資料,每架F-35隱形攻擊戰鬥機需要920磅的稀土材料,每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需要5,200磅,一艘維吉尼亞級潛艇需要 9,200磅。美國承包商利用技術創新並將其轉化為高質量軍事系統的能力是美國國防的支柱,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美國本身已不再生產稀土加工產品,只能引進後再嘗試進行轉化應用。

當年讓美國稱霸全球的芒廷帕斯 (Mountain Pass) 稀土礦山,是北美唯一的稀土礦開採和加工基地,而其背後一直由兩家美國公司──「鉬業公司」(Molycorp)和「麥格昆磁」(Magnequench)── 掌控,從稀土的開採、選礦、冶煉分離到製成應用端成品,一應俱全。

其後鉬業公司在中國的衝擊下倒閉,2017年,已基本停產的芒廷帕斯礦場被MP Mine Operations收購,而MP公司的股權中含有中國礦業集團「盛和資源」。且因美國缺乏將稀土精礦分離成氧化物,並以商業規模加工成稀土金屬的國內能力,故MP公司仍須將芒廷帕斯礦場的稀土精礦送到該公司設在中國的3家工廠進行精煉加工。

麥格昆磁是一家美軍關鍵供應商,是當年全球製造稀土磁鐵最佳的公司,也是波音公司的艾布蘭(Abrams)坦克與IDAM智慧型炸彈的生產鏈中心,而其母公司則是美國通用汽車集團。中國清楚知道在21世紀,誰掌握了稀土金屬的生產和應用,誰就能搶得戰略優勢,因此將技術突破的重點鎖定在麥格昆磁。

1990年代中期,美國通用汽車集團為了取得在上海設立汽車生產工廠的許可,同意將位於印第安納州瓦爾帕萊索小鎮的麥格昆磁公司賣給中國,原本由美國通用擁有的永磁技術與專利現歸中國所有,這也是世界僅有的兩項釹磁鐵原始專利之一。這筆交易讓中國稀土產業大步躍升,也掀開了中國強化軍事計畫的面紗。

2006年,當這間工廠完全撤離美國移往天津後,這些最具戰略價值的永磁技術及釹磁鐵原始專利就落入中國之手。誠如當年美國國防部負責檢視可能危害美國軍事主權科技出口業務的高層官員回憶:「我在國防部工作了31年,研究技術移轉的問題,麥格昆磁事件是我所知道最嚴重的5個案件之一。」資本主義企業奉行利潤最大化原則,犧牲國家長遠利益,令人感慨。

美國需要擔心的,還不只是軍事用的稀土磁鐵,更包括攸關本世紀減碳目標成敗的關鍵產業—電動車產業。中國一直致力於控制電動車的心臟—電池供應鏈,靠的就是壟斷關鍵礦物的來源和加工。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全球恐將出現「電池中國化」的趨勢,而汽車產業是美、歐、日各國重要的經濟支柱,電池無法自主將成致命傷。

四、美中稀土戰略布局

1、美國稀土戰略布局――重建沒有中國的稀土產業鏈

2017年初川普總統就任後,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象,貿易戰和科技戰亦隨之展開。在兩強爭霸格局下,美國亟需解決稀土依賴問題,除了邀集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組成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稀土供應鏈,更不惜改變過往尊重自由市場機制、不對產業做政策指導與補貼的原則,由白宮簽署一系列法案,整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國防部、能源部等部門亦大力資助稀土的基礎研究、加工和應用生產,進行全方位的追趕。

以下是美國近年相關法案與政策的條列整理,從中可以略窺美方的急切關注與推進方向。 

1、2017年7月21日,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前的8個月,美國川普  總統簽署第13806號行政令,內容主要訴求是要進行「評估並強化美國製造業和國防工業基礎及供應鏈彈性」,評估內容主要是:供應鏈不安全的唯一來源、單一來源、外國依賴、原材料短缺等。

2、2017年12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13817號行政令:《確保關鍵礦產的安全與穩定供應》(Ensure Secure and Reliable Supplies of Critical Minerals)。明確指出要減少美國依賴外國關鍵礦物資源和外國供應鏈的脆弱性問題。

3、2018年5月18日,美國內政部發佈由美國地質調查局編制的35種關鍵礦物清單,包括鈦和稀土元素等,並特別備註了「依賴於中國和俄羅斯的礦產品」。

4、2019年6月4日,美國商務部依據13817號總統行政令發布一份《確保關鍵礦物安全可靠供應的聯邦戰略》報告,是一份國家層級的礦產行動計劃,戰略目標是強化美國製造業與國防工業及礦產供應鏈彈性,推進研究開發工作,減少美國對中國大陸等外國實體的關鍵礦產資源依賴。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 (Marco Rubio) 在2019年7月11日推出一項支持美國稀土生產的法案,盼減少對中國出口稀土的依賴。

5、2019年7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份備忘錄中告訴國防部,尋找更好的方法來獲得可用於軍事用途的稀⼟磁鐵,足夠的稀土庫存對國防很重要,還特別指出釤鈷磁鐵的國內生產能⼒對國防至關重要。因為美國進口稀土磁鐵總額的2/3依賴中國,且有數十種國防武器都使用中國進口的稀土磁鐵,例如:F-22和F-35的發動機、愛國者飛彈的制導系統等等,都用到釹鐵硼磁鐵和釤鈷磁鐵。

6、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2020年5月12日向議院提交了《2020年本土稀土法案》(Onshoring Rare Earths Act of 2020)。該法案要求對美國稀土產業提供減免稅收的優惠,鼓勵美國企業在美國生產稀土;建立資助計畫,為美國開發稀土等關鍵礦物提供實驗專案的開發資金;要求美國國防部把稀土等關鍵礦物的訂購合同授予美國國內的公司。克魯茲的辦公室在相關聲明中寫道,「《2020年本土稀土法案》的目的,是在美國建立國防科技與高科技產品生產使用的稀土和其它關鍵礦物資源的供應鏈,減少並終止對中國進口的依賴。」 

7、2020年9月1日共和黨籍眾議員古登(Lance Gooden)和民主黨籍眾議員岡薩雷斯(Vicente Gonzalez)提出《收回美國稀土法案》(Reclaiming American Rare Earths Act),要求為鼓勵美國國內生產科技製造領域使用的稀土而建立減稅刺激計劃,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

8、2020年9月30日,美國發佈第13953號行政令《應對依賴外國競爭對手的關鍵礦物對國內供應鏈的威脅,支持國內採礦和加工業》。川普並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此一經濟與國安威脅。該行政令建議,使用關稅或配額作為潛在的補救措施,並指示相關政府部門調查過度依賴外國對手關鍵礦物情況,並採取適當措施防止供應鏈中斷風險。

9、2021年1月,為回應第13953號行政令,美國能源部發佈了《美國能源部支持國內關鍵礦物和材料供應鏈的戰略》報告,闡述了有關能源部在供應鏈多元化、開發關鍵礦物、改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等領域正在進行的研發工作和採取的相關措施。

10、2021年2月24日,拜登總統簽署第14017號行政令《美國的供應鏈》,要求在100天以內調整4個重點品類的供應鏈,包括(1)半導體、(2)純電動汽車等使用的高容量電池、(3)醫藥品、(4)包括稀土在內的重要礦物等。

11、2021年6月8日,美國白宮發佈《建立彈性供應鏈,振興美國製造業,促進基礎廣泛增長:第14017號行政令下的百日審查》報告。根據拜登總統簽署的第14017號行政令要求,美國商務部、能源部、國防部和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分別對半導體製造和先進封裝、大容量電池、關鍵礦物和材料、藥品及活性藥物成分四種關鍵產品的供應鏈進行全面審查,分析各類產品供應鏈的現狀和潛在風險,並就加強供應鏈彈性提出具體建議。其中針對「關鍵礦物和材料」,報告提出了制定可持續發展標準、擴大國內生產和加工能力、增加儲備、促進國際合作等七方面建議。

12、2021年9月24日,美國商務部雷蒙多(Raimondo)部長宣佈針對進口釹鐵硼 (NdFeB) 永久磁鐵對美國國家安全影響進行232條款的調查。根據法律,商務部長有270天的時間,從啟動到2022年6月18日,向總統提交商務部的調查結果和建議。此項調查明顯是針對中國,因為全球磁鐵市場90%的供應都來自中國。

13、2022年1月14日,美國參議院由跨黨派參議員共和黨科頓(Tom Cotton)、民主黨凱利(Mark Kelly)共同提出一項兩黨都支持的法案:「2022年恢復重要能源及本土稀土安全庫存法案「(Restoring Essential Energy and Security Holdings Onshore for Rare Earths Act of 2022),將會立法要求國防部設立稀土的常駐庫存。科頓表示:「終止美國對中國稀土的開採及加工的仰賴,對於建立美國國防及科技部門至為重要。中國逐漸成為全球稀土的領導者是美國以往政策所造成的,新的政策將會降低中國的控制。」

除法案支持外,實質的投資也在加緊進行中,其中包括:

1、2020年7月27日美國國防部與澳洲稀土開採公司Lynas Rare Earths Limited簽署合同,隔年元月拜登總統就任後延續此一政策,與Lynas正式簽約,在德州興建商用輕稀土分離廠,雙方各投資3千萬美元。每年生產5千噸稀土,包括1250噸的NdPr (應用於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及軍事用途),所需原料將自西澳洲進口。美國國防部已於2021年2月1日撥款3,040萬美元給Lynas公司。

2、2021年12月9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宣佈與MP材料(MP Materials)公司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供應通用汽車電動車永磁體,代表曾為稀土磁鐵業巨頭的通用再度回歸市場。

3、2021年12月27日美國通用原子能電磁系統公司(GA-EMS,General Atomics Electromagnetic Systems)宣佈,開始在懷俄明州設計、建造和營運稀土分離和加工示範設施,分離提煉懷俄明州東北部的貝諾傑(Bear Lodge)稀土礦藏。

4、美國德州開發的「圓頂山稀土專案」(Round Top),此巨型稀土礦被認定足以提供美國未來130年的需求。據德州政府官網資料,從2023年開始,負責專案的「美利堅稀土公司」將開始生產逾30萬多噸的稀土氧化物。

5、Rare Element Resources Ltd. 是一家上市礦產資源公司,公司的主要重點是推進位於懷俄明州東北部的 Bear Lodge 臨界稀土項目的生產,為技術行業提供戰略材料。

6、總部設於澳洲的「美洲稀土公司」(American Rare Earths)最近透露,已獲得610萬美元資本募集,取得亞利桑那州和懷俄明州兩個稀土礦勘探許可證。

在大力追趕下,美國稀土產業究竟成效如何? 從以下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2021年美國稀土產業相關統計數據中,或可一窺端倪:

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2021年美國稀土產業相關統計數據。(海中雄提供)
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2021年美國稀土產業相關統計數據。(海中雄提供)
。(海中雄提供)
(海中雄提供)
。(海中雄提供)
(海中雄提供)

從表面上看,美國近幾年稀土精礦產量已大幅成長,2020年時的全球占比達15.83%,穩居全球第二名,但接近應用端的各項化合物和金屬仍高度仰賴中國進口。中美貿易戰開打後,美國幾乎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均加徵關稅,唯獨各類稀土產品得以豁免;反觀中國卻把自美國輸入的稀土列入報復性加徵關稅清單中,雙方供需強弱立判。畢竟在人才與技術斷層已久,以及巨大的成本競爭壓力下,美國稀土產業要想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恐怕還有不小的距離。

另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研究報告認為,綜合美國2017年重新投產的芒廷帕斯礦場,及聯合澳洲韋爾德、馬來西亞關丹的採礦和冶煉分離產能,美國及其盟友已「初步建成獨立於中國的稀土資源供應鏈」。但因冶煉分離造成環境汙染,已引發馬來西亞環保團體抗爭不斷,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近期表示,已研發出一種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冶煉分離技術,並已授權一家有機化學企業進行商用,是否能打破中國在此領域的壟斷? 各國正密切觀察中。

2、中國的稀土產業戰略布局

中國是稀土礦業大國,但據地質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稀土儲量2016年時還有5,500萬噸,但到2021年降至4,400萬噸,僅佔該年度全球探明儲量1.2億噸的36.7%左右。足見多年高強度的開發,已讓中國資源迅速消耗。

除了本土資源耗損過快,國際競爭的加劇也讓中國繃緊神經。隨著稀土應用越來越廣泛,部分稀土產品價格飆漲,也引發全球企業下場競逐。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2021年一篇論文統計,自2010年以來,世界已有37國、261家公司投入,開發的稀土專案高達429個。

為了保持產業領先與戰略優勢地位,中國的稀土產業戰略布局,可分為3大方向:

1、加強管控生產與出口,優化稀土資源的保存與配置

中國稀土產業自2003年至今先後經歷三次行業大整合,一步步減少公司數量,擴大公司規模,最近一次即為前述2021年12月23日成立的「中國稀土集團」,至此中國稀土產業基本歸併成以江西(「中國稀土集團」)和內蒙古(「北方稀土集團」)為主的兩大集團。

這幾次行業整合的背景,都是為了對治中國稀土產業長年以來的「小、弱、散、亂」沉疴。稀土雖然是國際熱門話題,但它的產值其實非常低,甚至低於實際成本。例如「北方稀土集團 」雖是全球最大的輕稀土供應商,但其2020年稀土原料產品 (包括稀土鹽類、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屬) 的業務營收竟僅約人民幣54億元;一度讓F 35戰機陷於停擺困境、由成都航磁製造的磁鐵,每個單價亦僅2美元。難怪2021年中國工信部長肖亞慶曾感嘆:中國的稀土只賣出「土」價、沒賣出「稀」價。

之所以如此,當然和小企業眾多、惡性競爭有關,也和中國始終無法掌握國際市場的稀土訂價權有關。例如中國政府多次凍結開採取可證的發放,還是難以遏止民間私挖、盜採(所謂「黑稀土」)的亂象,中國也曾利用制定出口配額、課徵出口稅、設定最低出口價等方式拉抬稀土價格,卻被財大勢大的跨國集團一狀告到WTO,中國敗訴後也只能收回成命。

此次「中國稀土集團」的成立,就是仿效先進國家原物料產業結構高度集中化、寡頭化的一次嘗試。號稱「稀土航母」的中國稀土集團,成立後將擁有中國每年約70%中重稀土、30%輕稀土的開採量,有望成為全球稀土的巨無霸。至於是否能就此達成有序產銷、提升中國在國際稀土市場訂價權、話語權的目的? 恐怕還有一番角力。

另一方面,國際間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威脅一直不敢掉以輕心,一些跨國企業進入中國收購相關企業,以各種方式取得出口配額,另一些則選擇進駐中國,一方面可就近獲取廉價而穩定的稀土供應,一方面中國的產業結構完整扎實,無論是作為跨國企業稀土產品的生產基地、消費市場,甚至是新稀土材料開發的實驗基地,都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中國此番調整稀土產業結構後,也可望集中力量,幫助本土企業向外商爭取更好的價碼。

2、強化專利佈局,力圖產業升級

2021年中國工信部長肖亞慶在新聞發佈會上亦表示,目前中國政府對稀土產業的認知已有重大的改變,認為中國掌握的稀土加工技術的智慧財產權,比稀土資源所涉及的國家利益更大。

以數據觀察,中國的智財權表現算是亮眼。從1983年開始申請國際稀土專利,僅僅14年後的1997年,中國的稀土相關專利數就超越了前輩霸主美國,其後2011-2018年間,中國的稀土專利申請又增加了250%。

根據美國的稀土元素顧問公司ThREE Consulting統計,截至 2018年10 月,中國申請的稀土元素相關專利高達 25,911 項,遠高於美國的 9,810 項、日本的 13,920 項,以及歐洲的 7,280 項。

進一步分析,中國的專利主要集中在採選、冶煉環節,這一環節汙染嚴重,骯髒繁瑣,正是當年先進國家不要的而貧弱中國樂於效勞的。

 例如中國南方各省所產的中重稀土,是以「離子型稀土礦」,為主,亦即稀土元素是以離子的型式吸附於高嶺土、水雲母等等不同礦石上。可以想見,為了要將這些微量元素儘可能地析離出來,需要用到各種稀土浸出藥劑、沉澱劑等。而中國的眾多專利,主要就來自於如何高效率地提取稀土元素,以及降低這些含硫含酸的化學藥劑所造成的環境破壞。近年稀土礦在全球各地開挖,而中國政府考慮限制提煉技術不准出口,也是企圖要保有這些辛苦得來的戰果。

採選、冶煉的專利雖多,所生產的基本仍屬初級產品。未來中國的專利佈局,還是要往附加價值更高的高端產品及終端應用去努力。這部分除某些稀土磁鐵品項外,中國離先進國家還有一段距離。

為此,中國政府陸續出台如《新材料發展指南》等指導方針,並且鎖定永磁、儲氫、催化、拋光、合金等幾個領域全力衝刺。例如作為北方稀土重鎮的包頭稀土高新區就提出「稀土+」目標,包括稀土玻璃、稀土陶瓷、稀土顏料、稀土芯片等等,嘗試將稀土元素加入各種傳統材料中,以提升其功能。利用中國所有的工業產業類別齊全、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力求擴大稀土的應用面,以搶得市場先機。

稀土專利數。(海中雄提供)
稀土專利數。(海中雄提供)

3、打造綠色稀土產業

對中國而言,此目標有兩個層面,一是將以往被視為環境殺手的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為友善環保的綠色產業;二是利用稀土元素在磁、光、電、熱等物化特性上的優異表現,將之轉化為綠色新能源時代的攻頂利器。

稀土的環境危害遍佈全中國,從內蒙古包頭市惡名昭彰的「尾礦庫」黑湖,到深藏各省村鎮、滿目瘡痍、充滿毒物與輻射的廢棄礦區,中國近年為整治汙染所耗費的金錢,其實已遠遠超過歷年來賤賣稀土的所得。 

為了降低稀土汙染,中國多年來持續出台各項法規及標準,從開採、提煉、運輸到儲存均有規範,並曾以整治汙染為名關閉過許多礦區。近年在習近平主席「2030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下,稀土產業更面臨綠色生產、降低碳排放的新壓力。中國若在這些方面能有所進展,或可為全球方興未艾的稀土開採風潮提供借鑒,減少一些環境浩劫。

稀土在新能源時代的應用潛力,是另一個關注焦點。例如前面提及的釹鐵硼磁鐵,因為擁有極強的耐腐蝕力,可大幅延長海上風力發電設備的使用年限。又如近年需求量暴增的直流式變頻空調,可減少耗電、大幅提升節能效率,而這種神奇效果主要也是由稀土永磁技術的突破而來。

不誇張地說,若中國能藉稀土霸主地位之賜,掌握綠色新能源時代命脈,這將是繼19世紀英國掌握煤碳能源、20世紀美國掌握石化能源而稱霸世界後,再一次的全球實力大洗牌,影響將極為深遠。

五、結語

1、 掌握國際稀土爭端對我產業發展之影響

稀土產業鏈分為4個階段:開採、分離、純化、應用,而我國屬於終端應用者,對稀土原料的需求高居全球前5位,尤其對高科技產業更為重要。2010年為因應中日稀土大戰,經濟部技術處即在該年底發布的科發計畫中,將「稀土金屬技術突圍與國際合作先期研究計畫」列為優先推動計畫。

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後,美國稀土策略僵局難解,原因即在於第2階段的冶煉分離技術幾乎被中國壟斷,因為冶煉分離汙染大、環境成本高,且環保法規的限制不易突破。但美、日、歐在第3階段的純化產品的技術領域依舊掌握優勢,可與中國相抗衡,所以對我國產業取得稀土產品進行終端應用的影響,應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放眼未來,稀土受限於需求增加、產地集中、出口管制、關稅障礙等因素,國際市場的供給正發生質變與量變,恐將牽動我國產業發展,所以政府必須未雨綢繆,儘快規劃穩定而安全的稀土供應鏈。除了持續維繫與中國稀土產業的良好合作關係外,也應積極參與由美、日、加、澳、歐所組成的「沒有中國的稀土產業供應鏈」團隊,以避免造成國家安全上的隱憂。

2、強化稀土產品應用,為產業提升創新價值

要想為稀土產業創造發展契機,政府應以宏觀角度加以整合各方資源,將稀土產業應用提升為國家發展政策。

目前我國在稀土產業的研發應用及資源回收再利用上,著力較深的項目仍為傳統的磁性材料與發光材料部分。建議未來應以更寬廣的角度,強化稀土產品高階應用端的發展,特別鎖定我方能掌握的高科技項目,如生物醫學、新能源科技,及台灣最具競爭優勢的半導體產業等。

例如在半導體的應用上,台灣在氧化鈰的純化技術是領先的,另在氧化鈰研磨拋光的應用技術也是領先的。其應用的產業包括半導體氧化層拋光研磨、光學玻璃拋光。

另外,我國醫學應用一直站在國際前沿,應加強推動稀土元素在生物醫學工程上的研究與應用。例如:癌症患者目前普遍治療方式為傳統的癌細胞切除手術,病人術後恢復期長且風險高。目前台灣已有研究利用稀土發光元素與癌細胞融合,標記腫瘤位置,並以3D造影呈現,進行微創手術消除腫瘤。未來更期待以質子治療方式為之,惟最終目標是以複合式元素,利用溫控消除腫瘤。

總而言之,我國產業的強項在於應用面的靈活創新,與高效率、低成本的經營手法,且產官學界整合力強。若能正視稀土在產業創新上的無窮潛力,將之提升為國家級科研專案,從小而美的利基企業逐步向上提升,將可在國際稀土兩強爭霸格局下,打造屬於我國的獨特優勢。

註:本文係應工研院推薦為公部門撰寫的研究報告,完成交稿於2022年3月2日。

*作者為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