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2022中美貿易戰的稀土戰略佈局

2022-03-11 07:10

? 人氣

2、中國的稀土產業戰略布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是稀土礦業大國,但據地質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稀土儲量2016年時還有5,500萬噸,但到2021年降至4,400萬噸,僅佔該年度全球探明儲量1.2億噸的36.7%左右。足見多年高強度的開發,已讓中國資源迅速消耗。

除了本土資源耗損過快,國際競爭的加劇也讓中國繃緊神經。隨著稀土應用越來越廣泛,部分稀土產品價格飆漲,也引發全球企業下場競逐。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2021年一篇論文統計,自2010年以來,世界已有37國、261家公司投入,開發的稀土專案高達429個。

為了保持產業領先與戰略優勢地位,中國的稀土產業戰略布局,可分為3大方向:

1、加強管控生產與出口,優化稀土資源的保存與配置

中國稀土產業自2003年至今先後經歷三次行業大整合,一步步減少公司數量,擴大公司規模,最近一次即為前述2021年12月23日成立的「中國稀土集團」,至此中國稀土產業基本歸併成以江西(「中國稀土集團」)和內蒙古(「北方稀土集團」)為主的兩大集團。

這幾次行業整合的背景,都是為了對治中國稀土產業長年以來的「小、弱、散、亂」沉疴。稀土雖然是國際熱門話題,但它的產值其實非常低,甚至低於實際成本。例如「北方稀土集團 」雖是全球最大的輕稀土供應商,但其2020年稀土原料產品 (包括稀土鹽類、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屬) 的業務營收竟僅約人民幣54億元;一度讓F 35戰機陷於停擺困境、由成都航磁製造的磁鐵,每個單價亦僅2美元。難怪2021年中國工信部長肖亞慶曾感嘆:中國的稀土只賣出「土」價、沒賣出「稀」價。

之所以如此,當然和小企業眾多、惡性競爭有關,也和中國始終無法掌握國際市場的稀土訂價權有關。例如中國政府多次凍結開採取可證的發放,還是難以遏止民間私挖、盜採(所謂「黑稀土」)的亂象,中國也曾利用制定出口配額、課徵出口稅、設定最低出口價等方式拉抬稀土價格,卻被財大勢大的跨國集團一狀告到WTO,中國敗訴後也只能收回成命。

此次「中國稀土集團」的成立,就是仿效先進國家原物料產業結構高度集中化、寡頭化的一次嘗試。號稱「稀土航母」的中國稀土集團,成立後將擁有中國每年約70%中重稀土、30%輕稀土的開採量,有望成為全球稀土的巨無霸。至於是否能就此達成有序產銷、提升中國在國際稀土市場訂價權、話語權的目的? 恐怕還有一番角力。

另一方面,國際間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威脅一直不敢掉以輕心,一些跨國企業進入中國收購相關企業,以各種方式取得出口配額,另一些則選擇進駐中國,一方面可就近獲取廉價而穩定的稀土供應,一方面中國的產業結構完整扎實,無論是作為跨國企業稀土產品的生產基地、消費市場,甚至是新稀土材料開發的實驗基地,都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中國此番調整稀土產業結構後,也可望集中力量,幫助本土企業向外商爭取更好的價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