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福兮?禍兮?當台灣邁出了淨零排碳的第一步

2022-02-28 06:50

? 人氣

或許由於有這種啟人疑竇的抵換交易,目前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嘗試透過NFT募資的作法,便受到了批評;論者更進一步的指出,透過區塊鏈技術的募資,完全忽視了其背後的礦工能源耗費及碳足跡,應不值得鼓勵。(相關報導:How the World Wildlife Fund tried — and failed — to create an eco-friendly NFT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確實,在這個透過創新科技來募集減碳資金的經驗中,我們同樣體會到當前對於巴黎協定所要求之強化透明度與整個碳排查之品質要求的重要性。目前我國新修《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最新版本將盤查應符合國際標準調整為分級管理,這雖係因應不同需求所致,但最根本的要求仍應符合國際認可所需的品質要求才是。例如GHG Management Institute便彙整了當前主要的國際盤查標準所遵循的品質要求,一如下表所示,在7大品質原則中,並非所有的盤查標準都給予同要的關注,準此,我國所謂的分級,實應保有其不可逾越的品質底線才是,否則若WWF都可能犯錯,那麼我國的分級基準若不明確釐清品質原則,並建立客觀授權審查的基準,那麼這個分級將容易引發逾越法律授權的疑慮。

畢竟透明架構是《巴黎協定》明文確立的管制基準,在我國投入大量心力推動氣候行動之後,若因透明度布告而遭到質疑,那才真是功虧一簣了。(相關報導:Post-Paris transparency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目前我國新修立法已在減碳對策中,對於透明度的要求有相當詳細的涵蓋,但在未來的執行面向上,或許更應進一步的將上述之品質控管問題納入配套規範,方足以確保與國際要求同步之標準。

結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巴黎協定》之通過輾轉帶給了台灣企業莫大的衝擊,而在企業因應風險的積極對應驅動下,台灣推動2050淨零排碳的氣候政策也獲得了相當大的民間助力;即便在新修《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的提出,過往傾向採取負面態度的經濟部門,也因此對於碳盤查、碳定價、能源轉型、排放交易等重要核心制度給予高度的關注與建設性的支持。真正印證了老子所說的「禍兮福之所倚」。

然則在進一步檢視當前國際間對於《巴黎協定》格拉斯哥決議之履行狀況後,我們卻可以發現,在許多看似豐富的履約績效下,仍潛藏著諸多問題;或者是大環境的變動持續威脅到地球的永續、全球經濟的未來;或者是因為人為之政治經濟因素導致難以遵約,例如減碳目標的延宕、去煤與停止化石燃料的補貼議題的膠著、核能與天然氣爭議的延燒,而威脅到《巴黎協定》目標的達成。其他亦有在執行面上所面臨的技術困難者,例如協定第六條市場與非市場機制的建制或施行、碳盤查與透明機制之品質維護、氣候行動牽動的公正轉型挑戰,以及新近的減碳詐騙等,這些都是後《巴黎協定》時代值得我國特別重視的一些發展,也是老子所說「福兮禍之所伏」之寫照。

對於台灣而言,政府已自法制、政策與氣候行動開啟邁向2050淨零排碳之路徑,並嘗試擘劃出我國的2050淨零路徑、強化2030的減碳目標,目前則有賴官民協力來積極思考如何克服台灣特有的環境與經濟條件限制,來重點協助產業轉型低碳、善用經濟工具帶動社會效益、積極連結國際氣候體制、落實公正轉型之永續發展目標,以奠定台灣的永續發展基礎,並為體系多元而龐大的氣候調適需求鋪陳應具備之條件。禍兮?福兮?在台灣勇敢邁出後《巴黎協定》的第一步之後,如何營造出台灣的永續未來,將是國人必須共同並持續戮力以赴的目標。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