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霞觀點:模範生還是後段班?台灣新冠病毒疾病防治的另類評比

2021-12-27 06:50

? 人氣

《彭博社》的防疫評比制度,因為上述幾個問題,使得無論國際或台灣社會對它的排名的報導及論證,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法有共識。因此,台灣防疫表現究竟是模範生還是後段班的爭論,到目前為止還是個無頭公案。這樣的評比制度,對人類想進一步了解這個「世紀傳染病」的防疫對策的問題,幫助有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1年冬天,德國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重(AP)
2021年冬天,德國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重(AP)

以公共衛生原理評比台灣新冠病毒疾病防治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評比或審視台灣新冠病毒疾病防疫的表現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有個自覺: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不可能有簡單的答案的,它是層層因果關係的最後結果。但是,我們認為,審視或評比的方法至少應該避免上述《彭博社》評比制度的問題,以免治絲益棼,對防疫的知識增進無濟於事:

一、應該清楚指出分析對象,而且分析單位應該就是各國/地區負責傳染病防治及促進與維護全民健康及生命的公衛體系;

二、核心價值應該就是關心該國/地區人民的健康及生命,而不是本末倒置的關心資本制度的經濟運作;

三、除了用數據來呈現公衛體系的一些現象,更應該深入分析內在的、質性的因果關係;

四、應該分析該國/地區公衛體系的歷史發展,不可去歷史。

既然我們的分析對象是公衛體系,那麼,下面筆者將提出一個以公共衛生原理評比台灣的新冠病毒疾病防疫表現的另類方法,這個方法與《彭博社》評比制度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以負責傳染病防治、促進與維護全民健康的公衛體系為分析單位,從最根本的公衛體系到底有沒有遵循公共衛生原理設計及執行分析起。

我們先對公共衛生原理做個說明:公共衛生是一門經由社會集體的、有組織的力量,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科學與藝術。公衛體系包括兩大部門︰預防與醫療,前者是在健康問題還沒有發生之前做的預防性工作,後者則是在健康問題或疾病已經發生了,才加以治療的工作。公共衛生有兩大基本原理:一、預防為主、醫療為輔;二、強調「公共性」、「集體性」、「組織性」:人類健康及生命是深受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影響的,因此公共衛生的問題有明顯的「公共性」,因而公共衛生也必須經由社會集體的、有組織的力量來推動,進而促進全人口--而不是個人--的健康;在此,我們必須指出,這三大特性與資本社會基於個人主義,強調個人自由、個人利益、自我支配的價值觀大相徑庭。這三大特性在當代公衛體系的表現是:因為全民健康及生命的「公共性」,政府必須承擔起促進及維護人民健康的責任,與民眾共同集體的、有組織的推動公共衛生工作。反之,則是將本該是政府的責任丟給私人資本或個人,將公衛體系的醫療部門商品化及市場化。醫療商品的提供及交易是個人性的,不是集體性的,是為了各別醫療資本家的利益,因此也是沒有組織性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