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做或不做?偏鄉教師實施「課立優」的困境

2021-11-29 05:50

? 人氣

雖然政府有高端政策,在第一線現場的底端教師面對諸多困惑,仍然不得不就所在的教學場域,努力謀劃對學生最好的因應對策。圖為台灣師範大學推動「Passion偏鄉教育學程」。(師大提供)

雖然政府有高端政策,在第一線現場的底端教師面對諸多困惑,仍然不得不就所在的教學場域,努力謀劃對學生最好的因應對策。圖為台灣師範大學推動「Passion偏鄉教育學程」。(師大提供)

政府喊出「2030雙語國家」後,各縣市公校掀起「雙語熱」。愈來愈多學校推雙語,但誰來教、教什麼、怎麼教等,都是問題。近來因推動雙語教育政策,也開始嘗試將「課立優」(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簡稱CLIL)應用於英語教學中,它強調學科與第二語言並重,以內容驅動第二語言的學習,也可以經由習得的第二語言學習到更多的內容,可視為通往雙語教育的進路。但實際發現,「課立優」對英語教師來說卻有不少的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目前國內的中小學教學現況,雙語教育的「課立優」在資源豐富的大都會可能較易實施,而在偏鄉所面臨的挑戰相對地較大。例如南部偏鄉的一位資深英語老師,在學進行以「課立優」教授義大利麵的課程。課程是在國三會考結束且畢業前實施,那時沒有進度壓力,可以有比較彈性的內容。因為學生通常喜歡吃,所以就投其所好來個異國料理融入英語課裡。這課程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有許多動手做的活動,來降低學生對於英語的恐懼和排斥。

此外,活動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回饋可歸納幾個優點:一、「課立優」活動主題具原真性,反映生活真實情境。二、「課立優」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三、「課立優」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四、「課立優」除了提升學生外語學習外,亦可增進學生對於異國文化之瞭解,並發展學生生活技能,如烹飪。

20190711-料理、做菜、下廚、廚房、廚師、餐飲業、餐旅。示意圖。(取自olafBroeker@pixabay/CC0)
「課立優」除了提升學生外語學習外,亦可增進學生對於異國文化之瞭解,並發展學生生活技能,如烹飪。。示意圖。(取自olafBroeker@pixabay/CC0)

偏鄉學生比較單純,對於這類「課立優」課程覺得很新鮮。大多數學生認為很有趣、很好玩,跟平常的課本上課內容不一樣,很希望能再上更多類似的課程。但是,此類課程需要任課教師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課程設計上做安排與巧思。重要的是,授課教師需要有足夠的專業先備知識,才能設計符合自己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

其次在這活動學生遇到最主要的困難問題,就是英語基礎單字量的不足,特別是在小組上臺報告,大約一半的學生表示,上臺口頭報告對於他們是亟需突破的障礙。這位老師指出,之後要操作此類課程,教師需要提供更多時間協助學生上臺口頭報告之準備,包含基本的句子結構及重點單字詞。

國外的文獻也提到,「課立優」常為人詬病在於施行時有「選樣偏差」(selection effect),即學生大多是英文程度本來就比較好且家庭社經背景佳。另外,在臺灣的國中階段,學生必須面臨國三畢業前的會考壓力,用英文來上數學、社會、自然等考試科目,對於原本考試學科程度不好及英語程度不好的(偏鄉)學生,更是個挑戰。在一般的國中教學現場,「課立優」僅較能推行藝能科目,如體育、綜合活動等,透過課堂實作方式促進學生對於英語之瞭解。然而,這些藝能科目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雙語教學能力?

老師 教師 上課 教室(Tra Nguyen@unsplash)
國外的文獻也提到,「課立優」常為人詬病在於施行時有「選樣偏差」(selection effect),即學生大多是英文程度本來就比較好且家庭社經背景佳。示意圖。(Tra Nguyen@unsplash)

教育部近幾年開始於暑期開辦中小學教師雙語學分班,提升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但許多報名增能的教師卻仍是英語科教師。不同於沒有升學壓力的國小階段,臺灣的國中有升學壓力,故老師只敢在藝能科(非考科)推動「課立優」教學。就一位在偏鄉教英語的老師而言,偏鄉國中現在對於雙語教學還是很陌生,因為學生英語普遍程度不好。國三學生裡很多“I am, you are”這些都會搞錯。程度不好的學生再用英語學習學科,只會摧毀他們的學科學習。

可悲的是,教育政策經常被政治人物和所謂的「專家」亂指揮。現場老師比較擔心的是每年會考英文考不好,學校被教育局列管的事情,但是各縣市政府現在都急著要雙語的業績。例如,政府補助的雙語教育計畫若沒多少學校要申請,教育局承辦人員就打電話給校長,暗示和施壓同時並進,要求務必達到每校都有雙語計畫的目標。但其實學校已經有很多上級交辦的例行性計畫要執行,因此有些老師會以已有其他性質相同的計畫或活動來回絕教育局。

又例如,在一次相關會議中,南部某一市教育局就宣布要辦理偏鄉雙語社團,然外籍師資卻要自己找。當場就有老師提問:「為何教育局不要共聘就好?」教育局卻回說很難聘,讓各校自己找;承辦人還說:「只要是外國人,能教即可。」與會教師聽了心情頓時都沉重起來,現場老師感慨教育局真是為了辦理雙語教育政策而辦理。既然教育局在市區都難聘到外師,何況偏遠學校呢?

面對2030年我國國家雙語教育政策實踐的目標,教育官員在乎的是政績。但雙語教學很大的根基還是要學生的基本英語能力的提升,因英語非學生的母語或族語,身為偏鄉英語老師關注的是,如何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機,以及如何奠定英語能力的根基。雖然政府有高端政策,在第一線現場的底端教師面對諸多困惑,仍然不得不就所在的教學場域,努力謀劃對學生最好的因應對策。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