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我所認識的朱學恒

2021-06-13 05:50

? 人氣

於是,當朱學恒被人吐槽的時候,我有幾次想幫他說幾句話,但都壓下了,因為不想讓自己也一起被嘲諷;相對的,朱學恒也逐漸在校園演講、讀書心得、綜藝節目這些基本「正向」的路線之外,增加了在政論節目中發展起來的「負向」路線──站在鄉民的立場,罵政府、罵政客,既易吸睛,又少顧慮。──你批我膚淺、批我唬爛,我不在乎;我只要能繼續批鬥別人的唬爛,抓住這部份的市場需求,我就可以繼續帶著觀眾爽下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不知道到什麼時候為止,還有人真心推崇他,或至少在某些領域的事務上重視他的意見,那大概就可以說是他「網路觀察家」時期的下限。或者,這條下限,可以畫在他對「負能量言論市場」食髓知味以後。又或者,他2010年曾應金溥聰之邀到國民黨青年軍當訓練營講師,我不明白詳情,但一看就覺得這基因太南轅北轍了吧,肯定講也沒用,用也一定用不好。後來國民黨果然還是老樣子,一路頹敗至今;但不知有沒有一些失望的藍營支持者,開始部份寄望於朱學恒可以幫我罵。從結果來看,現在是有不少了。

黑鐵之政論網紅時期

這幾年又多了直播,做網紅、戰政治,戰得好不起勁。最近的一把,也是我寫下此文的契機,是送喪禮花籃給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再送嘉勉花藍給雙北市府,反應又是一片讚好、一片咒罵,然後他繼續嗆聲、曬捐款單給網軍看──這或許可為《論語》所謂的「伐善」加一個新的正解。看來,在可見的未來,他都會在台灣媒體這種最能將狂妄性格放大的平台上,繼續這樣的生活形態與戰鬥狀態。

瀏覽到這些近況,再想起那曾經的「大好青年」時期,我一方面不免俗套地感慨:這人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一方面,瞭解他本性就有如此張揚的傾向,我也不太意外。二十年前我便聽說有些同好不喜他那說好聽叫豪氣、說難聽叫自負的作風,只那時他還是「微時」,對他的不滿也就只是微詞。

記得在十幾年前,有一篇文章報導了網路使得信息愈趨碎片化、人們愈來愈沒耐心、對長篇文章愈來愈會「太長不看」的現象,問朱學恒的意見,他的回答大概是:「的確如此!我現在就很難再啃下要花超過三十秒的影片了。」我當時很有些詫異,因為後面他沒有俗套地說人還是應該要定得下心、還是該維持能夠專注的習慣……這些老生常談的教訓;以他翻譯《魔戒》的經歷,他其實是有資格作這種教訓的。可是他沒有。相反,他的態度是擁抱這種變化,而且沒有想要拗回來──起碼在那篇文章裡沒有表示。

我之所以詫異,大概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多少還應該有一個知識份子或者「士」的自覺:察覺到自己出什麼毛病了,即便不能馬上改過,也至少要知恥,稍微慚愧一下,告誡自己「不要和那些人一樣」──我們自幼接受的人文教育,儒家的也好,西方的也好,都會讓我傾向把自己和「鄉民」區別開來。朱學恒卻沒有這樣的傾向,他光榮地把自我認同定位在「鄉民」一邊,對他來說,「不要和那些人一樣」的「那些人」指的大約是慣講道德教訓的長輩和「文組」生。所以,當主流社會的賢達期待大家一起就信息碎片化的問題向年輕人提出警告時,有著朱學恒這等認同和反骨的人,故意不跟著反省,甚至大方擁抱這個趨勢,或許也是情理之中的反應。當然,這樣可能引致的弊病,這十幾年下來,也都一一顯現了。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