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罷課起動宣言 實踐政治主體性

2014-09-22 22:15

? 人氣

香港專上學生聯合會罷課起動宣言(取自臉書)

香港專上學生聯合會罷課起動宣言(取自臉書)

【抗殖反篩選 自主港人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聯罷課起動宣言


所謂殖民,是一套制度,更具體的講,就是一種利益與政權勾結乃至分配不公,卻又把市民大眾排除於政治之外的體制。殖民主義是一種深藏於人們的歷史經驗,化成心態,潛伏於我們社會結構之中,這種殖民觀並非獨立或主權移交就能消解。從這個意義上,直到今天香港依然未完成解殖。如果把是次罷課置於整個歷史脈絡底下,我們就會明白運動所扮演的重要意義,我們要對罷課有種抗爭性的心態,把之波及整個社會。我們要透過罷課展開在社區的連結,把政治主體性實踐開來,拒絕由強權壓下來的香港遠景。

港英時代的「非政治化」

港英時代,為了防止港人不滿而同時維持殖民政府的管理,港英政府採納了「行政吸納政治」,把社會精英籠絡到到行政體制之內,為平穩的殖民政治服務。他們把香港人理解成沒有主體意識的難民,唯一考慮的就是物質條件。於是乎,華人社會精英為港英政府的正當性扮演了裝飾的作用,而港英政府又著眼在改善社會的生活條件,視港人為全然的經濟動物,把市民大眾都排拒於主流政治之外。

這樣的做法在當時來說深入民心。在八十年代其時,港人主體性未立,在殖民政府竭力維持高度「非政治化」的狀況下,整個社會並不存在很強的社會動員力量。不論對香港前途問題持甚麼主張的派別,都未曾在社會上有過有組織的反對抗議運動。在香港被排拒參與中英談判之後,香港的未來就被兩個大國草定下來。港人對回歸的恐懼一度存在,但在中共「一國兩制」的承諾下,回歸被視為一個現實開始慢慢被接受。八九年的六四屠城並未使港人排拒中國,反激發了香港人的民族認同,使大家更認為中國與香港之間命運是連成一體。那個時候,中國人的「身份政治」第一次進入到主流社會的思考當中,使港人不能迴避政治身份而只談經濟動物的身份。於是乎,在維持中國人身份而又高度恐懼的同時,為了區分香港於中共的統治外,殖民時期的種種「非政治化」制度被無條件地推舉為香港優越的一面,間接把許多殖民架構及管治策略美化和合理化。

殖民思維的嫁接

在「平穩過渡」的原則底下,中共自然樂見殖民時期「非政治化」的制度設置,保障其政權的高度管治。過往行政吸納政治以「功能組別」的方式成為香港政制的設計,其衍生而成的「行政主導」、「小政府大市場」更被今天的港府奉為圭臬,成為反對民間要求更公義政治安排及分配制度的擋箭牌。「五十年不變」的講法最能捕捉這個精神。這個講法出自中英聯合聲明,一份決定主權移交的文件。在政治層面有實際的主權轉變的情況下談不變,其隱藏的意思是這樣的:雖然在政治層面上有重大改變,但只要政治不接觸到社會生活上的各個範疇,那就沒有問題。這顯然有一種很強的「去政治化」味道,強調港人的經濟身份,卻忽視了社會與政治的不可分割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