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亂七八糟的《投名狀》與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真相

2021-02-07 07:10

? 人氣

因受改編歷史的影響,《投名狀》系列電影中並無真正表現出湘軍的腐敗與殘暴。(示意圖,Pedro Szekely@flickr,CC BY 2.0)

因受改編歷史的影響,《投名狀》系列電影中並無真正表現出湘軍的腐敗與殘暴。(示意圖,Pedro Szekely@flickr,CC BY 2.0)

中文《維基百科》中有關電影《投名狀》是這樣寫的:「《投名狀》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港產劇情片,陳可辛執導,李連杰、劉德華和金城武主演。該片於2007年12月28日上映。在200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奪得8個獎項,並包括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等重要獎項,李連杰亦憑此劇成為最佳男主角。臺灣的2008年第四十五屆金馬獎《投名狀》再次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及【最佳視覺效果】等三項獎項。故事背景是1860年代清朝太平天國時期,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

由於「刺馬」被歸類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其它三案為:「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案」、「太原奇案」),所以有關於刺馬案的歷史文文獻很多,但也因為牽涉到清末複雜的政治鬥爭,因此案情相對複雜!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湘軍實力逐步做大,成了慈禧太后的心腹大患(其實曾國籓的許多幕僚的確曾經建議:曾稱帝~取代滿清,但被曾國籓堅拒),於是當太平天國之亂平定之後,慈禧就立刻把曾國藩調離兩江總督的位子,派屬李鴻章淮軍系統、且以清廉、勇於任事的馬新貽(1821~1870)接任,藉以牽制湘軍勢力。另外,慈禧還密令:馬新貽調查太平天國滅亡之後藏於南京財寶的去向。也就是說,馬的到任觸動了湘軍集團的利益,所以湘軍指使張汶祥刺殺了馬新貽。

馬新貽被刺之後,為模糊焦點與脫罪,可能「涉案」的湘軍相關人等(有人認為與曾國籓兄弟有關,即使不是直接参與,也可能知情默許),就在民間造謠說馬新貽個性陰沉、殺人如麻、不但賣友求榮,還奪人妻女…,讓一樁經過精心策劃佈局的「政治暗殺」事件失去了焦點,馬新貽也含冤至今。

《投名狀》與史實不符

210205-電影投名狀劇照。(作者賈忠偉提供)
電影投名狀劇照。(作者賈忠偉提供)

就因為受到改編歷史的影響,因此後世所拍攝的《投名狀》系列電影中並沒有真正表現出──湘軍的腐敗與殘暴,被刺身亡的馬新貽(1821~1870,山東回族)反倒被人貼滿了極惡之徒的標籤。其實曾國藩最早是由地方團練來組建湘軍,但隨著進剿太平天國的戰事不斷擴大,湘軍不得不大量吸納許多社會游民與地痞流氓,其中就有許多當時黑社會──袍哥會(某些地區被稱為「哥老會」)的成員,另外在與太平天國的戰爭當中,並非正規軍(八旗、綠營)而屬於團練性質的湘軍並沒有正式的補給系統,因此其餉源可以歸納為八,其中重要者有三:收捐(捐輸)、釐金(註一)、協餉;次要者有五:海關洋稅、臨時截餉、以鹽抵餉(餉鹽)、撥丁漕(丁漕是指按人口交納的漕糧)、雜捐。(註二)不足的、或是獎勵的部份,最簡單的就是放縱士官兵在攻城略地之後的隨意擄掠,因此在進剿太平天國的戰爭後期,湘軍軍紀之差,已經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像湘軍攻克南京之後,曾國藩就放縱湘軍搶掠數天,將太平天國積攢多年的珍寶搜羅一空,之後這些被劫掠的財寶大多被運往湖南,而為了湮滅證據,隨之而來的燒殺擄掠絕不會比1937年日本軍閥的「南京大屠殺」好多少(註三)。就因為如此,清廷對於湘軍的軍紀頗多怨言、同時也對太平天國覆滅之後其巨額財富失蹤心存疑竇,但因當時的政治局勢需湘軍多加支持,同時也查無實據,而不得不低調以對,慈禧只能私下指派馬新貽查明此事,馬新貽因此遭到湘軍上下的嫉恨與排斥,這自然是構成他被刺殺的原因之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