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吉諒專文:因為懂得所以無語─閱讀董橋的層次

2021-02-07 06:20

? 人氣

舊時月色樓(董橋書房剪影臉書粉絲頁)

舊時月色樓(董橋書房剪影臉書粉絲頁)

閱讀董橋,至少要有2個層次,一是讀其文,二是讀其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80年代,我初識董橋文章,即驚為天人。嘆服怎麼有人竟然可以把文章寫得這樣有文采、情調、學問和深度。

從1980《另外一種心情》、1982《在馬克思的鬍鬚中和鬍鬚叢外》、1986《這一代的事》、1987《跟中國的夢賽跑》,一直到1995至1997年在《明報》專欄文字結集出版的《英華沉浮錄》6卷,董橋的文章愈寫愈大(指主題內容,而不是篇幅長短),更讓人不斷有追不上的感覺。

近40年不斷閱讀董橋,讀得愈多,愈嘆服董橋人、文合一的境界,所以,閱讀董橋的文章,不能不知道董橋這個人。

董橋的人生經歷是這樣的,他原名董存爵,1942年生,福建泉州晉江人,印尼華僑,從小受父親啟蒙書法和中華文化的舊學經典,跟隨「亦梅先生」讀書、作文、寫詩,1960年到台灣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後到英國留學,1980年到香港工作、定居至今。

董橋歷任《今日世界》叢書部編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製作人及時事評論、《明報月刊》總編輯、《讀者文摘》總編輯等職,自2003年6月出任《壹傳媒》董事,並任香港《蘋果日報》社長,2014年4月退休。

簡單來說,董橋中英文俱佳,學養紮實豐富,除了是知名報人、作家,也是知名的藏書家,古玩書畫收藏家,在現代文人當中,他的收藏數一數二。

閱讀董橋的文章,可以發現他的人生閱歷、遠近交遊、嗜好收藏,都成為他文章的話題與內涵,似乎隨手就可以發揮成極有深度、強烈感性的文章,這樣的功力,海峽兩岸三地無人能出其右。

董橋文章迷人的地方,當然首先是文筆非常優雅,兼具現代古典、時空交錯的敘述手法,更成為主要特色。

董橋退休後寫了〈珍重〉一文,起頭的敘述原本平淡平淡無奇,沒想到幾句之後就捲入諸多人物與故事──

小慶的父親是我的老學長。今年1月裡我寫〈懂得〉,收尾引了老學長寫給兒子的8個字:「因為懂得,所以無語」。文章刊出兩個月,江西琴劍樓居士來電郵說,他的老舅舅看了〈懂得〉影印本一再感喟:「這麼熟悉的老文字」。說文字老說的也許是舊民國的舊文字,隱隱透著線裝紙墨的暗香,配上窗紗疏影離離,雨痕斑斑,盡是舊夢。老舅舅說難怪他想起老宅院裡的舊字畫,想起那股樟木香,想起破門抄家的紅魔鬼,想起冒險接濟的女同學:「女同學成分好,我哪敢接近她。風波結束,她主動追求我,溫溫吞吞我始終沒答應,也就過去了。幾年前在步行街遇見她,快六十了,發福了,本想請她吃飯,話到嘴邊咽下了。都是命,都是緣。」琴劍樓居士信上說他們晚輩聽了急急勸老舅舅寫下那段歲月,老舅舅凝望窗外沉默了好久悄聲唸出「因為懂得,所以無語」,釋然一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