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利可圖?伊波拉用藥差臨門一腳

2014-08-03 17:20

? 人氣

賴比瑞亞民間領袖評論伊波拉問題,民眾圍觀。(美聯社)

賴比瑞亞民間領袖評論伊波拉問題,民眾圍觀。(美聯社)

肆虐西非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截至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通報案例增加至1440人、死亡數累計達826人。稍稍令人寬慰的是,美國先行接回治療的受感染醫師布蘭特利(Kent Brantly),接受輸血、實驗藥物治療後,病況略見穩定。目前幾組實驗藥物都未完成人體實驗,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考慮,調整相關審批程序,儘早滿足疫區醫療需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實驗性血清、輸血治療

疫區遭感染的美籍宣教士瑞特波(Nancy Writebol),目前仍在賴比瑞亞等待返美治療,她與布蘭特利確定遭感染後,所屬義工組織決定讓2人接受實驗療法。瑞特波先接受血清注射,由於實驗血清劑量不足,早一步返美的布蘭特利,接受的是伊波拉病毒治癒患者的輸血。

伊波拉致死率雖高且無對症良藥,仍有少數患者安然治癒,倖存者自體免疫顯然足以打退病毒。20年前開始,每遇伊波拉爆發,醫生便按這個道理視個別病情加以治療(impromptu treatment)。1995年剛果出現伊波拉疫情時,有一小群醫生,從逐漸康復病患的身上採集血液,處理後注射到其他患者身上,期望透過好轉病人的抗體,中和(抵銷)惡化病患身上的病毒。

早在科學家搞清楚抗生素作用機轉前,19世紀就盛行血清療法,治療白喉、肉毒桿菌中毒(Botulism)等傳染病,目前治療破傷風的免疫球蛋白(TIG)便應用相同原理。類似抗體在體內雖只能存活數周,卻足以讓病情改觀。因此促進自體免疫的疫苗出現以前,血清抗體注射有其價值。

1977年醫界便想以血清治療對抗伊波拉病毒,不過要找到倖存者捐血,難度比想像高。1990年代初期,俄羅斯一個實驗室事故意外讓4人感染病毒,這些人注射血清後,無人出現嚴重病情,可惜沒有後續研究了解血清治療的實際功效。前述那波剛果疫情,死亡率高達8成,當時共有8人接受輸血實驗療法,其中7人治癒存活

疫苗沒利潤 藥廠興趣缺缺

嚴格說,伊波拉並非無藥可醫,加拿大、日本等國科學家都研發出特定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能夠一搏伊波拉,且猴子等動物試驗效果很好,可惜人體試驗全都未完成。

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教授包栩(Daniel Bausch)說,伊波拉等出血熱病毒(Marburg virus)的疫苗,研發其實相當有成果,有好幾組疫苗研發計畫的靈長類動物試驗,結果都非常良好。無論接觸病毒前後、甚至發病後,疫苗接種都有很好保護效果。

伊波拉治療藥物遲遲未能量產,主因之一是肆虐地區多是貧窮落後的非洲國家,就算新藥挽救許多性命,市場有限無利可圖,甚至越做越賠錢,藥廠投入並不積極。然而這種小器思維,卻導致疫區寶貴醫療衛生人員持續陣亡今年折損醫護累計已超過60人,因為發病後才具傳染力伊波拉病毒,對於身邊照護者威脅最為猛烈。

FDA考慮加速實驗用藥審批

如今疫情越來越緊急,FDA官員也改變態度,考慮緊急開放新藥應用,藥廠Tekmira Pharmaceuticals藥品TKM-Ebola的人體試驗申請,7月初以安全為由遭暫停,如今可望起死回生。

非洲國家領袖1日會商決定合作對抗伊波拉疫情,本周於華府舉辦的美非高峰會,各國將進行後續會商。WHO則宣布投入1億美元資金,協助防止疫情擴大。其實,蘇丹、喀麥隆等非洲國家,目前也出現霍亂疫情,急需國際介入,若不能在雨季開始前有效壓制傳染趨勢,透過汙染水源與食物傳開的霍亂或將一發難以收拾。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伊波拉專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