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他們從未道歉!被忽視的慰安婦之淚

2017-10-10 06:30

? 人氣

被日本人從檳城擄走擔任慰安婦的華裔和馬來亞女孩(圖/wikimedia commons)

被日本人從檳城擄走擔任慰安婦的華裔和馬來亞女孩(圖/wikimedia commons)

在國際慰安婦紀念日,8月14日這一天,一部記錄中國倖存「慰安婦」的紀錄片《二十二》在大陸公映。短短5天之後,票房破億人民幣,刷新了大陸紀錄片的紀錄。尤其可貴的,是其製作成本只有100萬元人民幣。上映1個月後,票房收入已達1.7億元人民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十二》上映後,在華文世界引發了不小爭論,外界也越發關注這一日軍暴行。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因為就日軍「慰安婦」一事,日韓於2015年12月28日簽訂了一份協議,兩國達成了和解。而這個和解不僅不被現在的南韓文在寅政府承認,因為從文件的內容來看,很難說這是一個「道歉」,而更像日本為了堵住南韓的嘴,而做的虛偽之舉。這種「虛偽」的道歉,是受日軍戕害最重的中國以及其他二戰期間遭日本蹂躪的受侵略地區所不需要的。

翻看那段慘痛的歷史,人們便會發現,除了中韓之外,亞洲還有一個地區飽受二戰時期日本軍隊「慰安婦」問題的戕害,那就是東南亞。這裏,似乎總是被人「遺忘」。

族群關係史 複雜交錯

目前,以中國大陸與南韓向日本追討慰安婦正義的態度最為激烈,那曾遭受日軍肆虐的東南亞,儘管曾有悲哀的慰安婦歷史,但官方態度相對冷淡,「冷淡」的背後,成因是複雜的,無法以當地族群「民族性」一概而論。

首先,以東南亞地區的慰安婦背景來看,有來自大陸、台灣、朝鮮、日本的的慰安婦被送至東南亞為日軍提供「服務」,其中朝鮮婦女佔多數,而當地不幸受害的婦女,雖有當地土著女性,但比例上多屬移民南洋的華人,還有部分是歐美殖民者在當地所生的白人女性。由於族群的差異,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在脫殖獨立後的對日態度,尤其華人作為東南亞的少數族群,華人慰安婦的「正義」某種程度上因不同族群對戰爭的歷史傷痕記憶的差異,而被當局淡化了。

其次是各族群的反殖民態度。當歐美殖民宗主國被日軍擊敗後,同時也將白人至上的殖民意識形態給打破了,尤其日本為了美化軍國主義思想,主張「大東亞共榮圈」,宣稱要為東南亞各國「從歐美列強的統治中解放亞洲」,建立「相互尊重,彼此獨立」、「共存共榮的新秩序」之政治聯合體,這鼓舞了當地原有的反殖民運動。而當時仍心向中國的南洋華人,因以大力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反法西斯運動,加深了日本對他們的憎恨。

因此,日本巧妙利用族群矛盾分化華人與土著關係,也導致戰後各族群的不同「史觀」。如一方面日本支持「大馬來西亞」(Malaysia Raya)的概念,推動「馬來青年團及半島印尼人民協會」(Kesatuan Rakyat Indonesia Semenanjung,KRIS)的成立,拉攏當地土著人民並承諾給予獨立,另一方面則持續打壓華人的經濟力量及逮捕抗日華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